• <kbd id="gic4o"></kbd><ul id="gic4o"></ul>
    <strike id="gic4o"><s id="gic4o"></s></strike>
    <ul id="gic4o"></ul><strike id="gic4o"></strike>
  • <samp id="gic4o"><tbody id="gic4o"></tbody></samp>
    當前位置: 首頁 / 專欄 / 健康教育宣傳專欄

    腦梗容易在這個時間段發作!冬季做好8點降低腦梗風險!

    發布時間: 2024-12-09 08:47:01
    信息來源: 健康時報
    【字體:

    有些人認為,腦梗的發生總是毫無征兆、難以預防。事實上,腦梗在某些特定時段更易發作。了解這些高風險時段,并提前做好預防,至關重要!

    腦梗容易在這個時間段發作

    天津醫院神經外科二病區科主任張建軍2024年12月在健康時報刊文中表示,夜間發生腦梗的概率要明顯高于白天,這可能與血液流動速度變慢,膽固醇合成高峰等因素有關。

    當夜幕降臨,人們進入夢鄉,身體的各項機能卻依然在繼續。在睡眠的過程中,人體無法通過飲水來及時補充因新陳代謝而消耗的水分。尤其是在凌晨1:00到3:00這段時間,大多數人正處于深度睡眠之中,此時血液的濃度相較于白天要高得多。

    為了不影響睡眠質量,許多人會選擇在睡前避免大量飲水,擔心夜間的尿頻會影響睡眠質量。然而,這種做法卻進一步加劇了晚上睡覺時身體缺水的狀況。在缺水的情況下,血液中的血小板等凝血因子濃度變得更高,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也更為頻繁,這無疑增加了發生腦梗塞等血管意外的風險。

    因此,如果患者在夜間出現了一些異常癥狀,如持續性頭痛、半邊身體發麻或無力、頻繁流口水、短暫性雙眼黑蒙現象以及頻繁打哈欠和異常疲勞,可能是腦梗的預警信號,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并及時就醫。

    冬季是腦梗的高發季節

    江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樊萍2021年在其醫院科室公號刊文中介紹,每次氣溫驟降,大家急急忙忙添衣服的同時,來醫院就診的腦卒中患者也會突然增多。

    在寒冷的環境中,身體受冷空氣刺激,血管會自然收縮,引起血壓升高、血管阻塞、血液流通受阻、血流供應中斷,從而誘發腦出血、腦梗等腦血管疾病,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哪些人群易發生腦卒中?除了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等基礎疾病的人群,中風的發生率高以外,現在一些中青年人因工作和學習壓力比較大,生活節奏快,再加上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熬夜加班、玩游戲等,也容易引發中風。

    降溫過程中,最好每天關注天氣預報,及時添加衣物,注意保暖。日常要戒煙限酒、健康飲食、適當運動,提高身體免疫力。有“三高”的人群要定期監測血壓、血糖,遵醫囑堅持服藥,不要太早出門晨練。

    腦梗前的異常癥狀要留意

    1. 總是打盹睡不夠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疼痛科主任醫師羅民2022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中表示,如果平時精神狀態都比較好,喜歡早早起床,卻突然出現昏昏欲睡、睡不夠的情況,充足睡眠依然無法緩解,這時候需要考慮腦部供血不足,更要警惕腦梗的來臨。

    2. 看東西偶爾模糊

    在腦梗早期,患者會偶爾出現視物模糊、突然黑懵、視野變窄等癥狀,一般不會永久持續,多在1小時左右會逐漸消失,這時候需要前往醫院進行檢查。排除眼部疾病后,需要警惕腦梗的可能。

    3. 突然說話不清楚

    患者會突然感覺說話變得困難,可能是自己說話別人聽不懂,也可以是別人說話自己聽不懂,情況比較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口角歪斜、流口水的情況。

    4. 手里握不牢東西

    患者可能因為區域組織的壞死而影響到肢體功能,常見癥狀為四肢麻木、乏力僵硬,而在日常生活中體現為握不牢東西,手里的東西經常無意識滑落,平時走路不穩,經常性摔倒。

    做好這8點,遠離腦梗風險

    1. 平時喝好“三杯水”

    不要等到渴了再喝水,當人感到口渴時,其實機體已經處于輕度脫水狀態,血容量開始減少、血液黏稠度增加。

    平時可以隨時喝兩口,尤其是要喝好“三杯水”:晨起空腹、三餐前一個小時、睡前。

    每次喝水量150毫升~200毫升,睡前建議在100毫升左右。喝水的溫度不能太熱也不能太涼,最適宜的溫度是10℃~30℃。喝的時候要小口慢慢喝。

    2. 天冷時做好保暖

    冬季寒冷,血管容易因寒冷刺激而收縮,增加腦梗風險。因此,保持身體溫暖尤為重要,適時增添衣物。

    3. 別總是久坐不動

    北京地壇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張強曾在健康時報刊文中表示,久坐少動者,血液循環減緩,血液黏稠度增高,心肌收縮乏力,久而久之,動脈硬化、冠心病等都會伴隨而來。平時沒事走走路,也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4. 盡量早點睡少熬夜

    熬夜不利心腦血管健康。《自然》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睡眠不足會使動脈斑塊逐漸變大,血管中某些炎癥細胞的水平是正常的兩倍。睡眠不足會增加炎癥細胞,這也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原因。

    5. 高油高糖飲食少吃

    江蘇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支杰華2022年在人民日報健康號上刊文表示,一些油炸、煎制、辛辣的食物,像是火鍋、炸雞、烤肉等,這些食物里面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會導致血液里面的甘油三酯含量變高,慢慢的血液會變得濃稠,容易導致血管堵塞。

    此外,吃多了糖分會轉化為脂肪在身體堆積引發肥胖不說,也會導致血糖升高,造成血管內皮損傷。像是甜點、奶茶、糖果、蛋糕等這些飲食里面就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會讓血液變得黏稠,導致血管堵塞,引發相應病癥。

    6. 生活中要戒煙限酒

    煙草中的有害物質可以引起血管痙攣、血壓升高,加速動脈硬化,增加腦梗風險。長期過度飲酒也會損害血管健康。

    7. 周圍多放些綠植

    2018年《美國心臟協會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在綠樹環繞的地區居住的人,發生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明顯降低。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衷敬柏曾在健康時報刊文中表示,大環境與小環境都影響心血管健康,缺少陽光和植物綠化的居住環境提升了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8. 控好“三高”和腰圍

    要注意控制好“三高”指標,關乎心血管健康。如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基礎疾病,血液本身就是高凝狀態。

    此外,腰圍粗往往意味著腹部脂肪堆積過多,而肥胖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顯示,男性腰圍≥85厘米,女性腰圍≥80厘米即為超標。





    (責任編輯:張海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累計次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