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bd id="gic4o"></kbd><ul id="gic4o"></ul>
    <strike id="gic4o"><s id="gic4o"></s></strike>
    <ul id="gic4o"></ul><strike id="gic4o"></strike>
  • <samp id="gic4o"><tbody id="gic4o"></tbody></samp>
    當前位置: 首頁 / 數據發布 / 數據解讀

    上半年通州區經濟運行情況分析(一)

    發布時間: 2023-08-08 17:04:27
    信息來源: 南通市通州區統計局
    【字體:

    區統計局供稿(葛文鈺)今年以來,通州區委區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蘇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落實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政策,擴優勢、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經濟運行積極因素增多,全區經濟運行延續平穩恢復態勢。

    一、基本情況

    根據南通市統計局初步核算,上半年,通州區地區生產總值(GDP)880.5億元,按不變價計算,同比(下同)增長7.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8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提高2.0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1.5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452.9億元,增長9.7%;第三產業增加值396.1億元,增長5.9%。

    (一)農業形勢總體平穩

    上半年,全區加大糧食生產支持力度,科學有效應對不利天氣影響,全力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夏收作物生產穩中有增,畜牧業企穩回升,漁業生產保持穩定。夏糧面積50.4萬畝,增長0.04%;單產355公斤/畝,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總產17.9萬噸,與上年同期持平。其中,小麥面積41.4萬畝,增長0.2%;單產388公斤/畝,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總產16.1萬噸,增長0.1%。全區生豬出欄8.6萬頭,增長8.5%;山羊出欄9.1萬只,增長1.9%;家禽出欄277.2萬羽,增長13.2%;禽蛋產量0.8萬噸,增長4.1%;禽肉產量0.5萬噸,增長12.2%。漁業總產量為15662噸,增長0.1%。

    (二)工業經濟支撐有力

    上半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2.8%,比一季度提高2.7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8.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0%。重工業增速快于輕工業。上半年,規模以上重工業產值增長16.5%,快于輕工業9.8個百分點,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2.0個百分點。大中型企業增速高于全區。上半年,規模以上大中型企業工業產值增長19.9%,高于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速7.1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15.0%,高于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平均增速6.5個百分點。

    (三)服務業增長穩健有力

    1-5月,全區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5.3億元,增長12.7%,比上年同期提高14.0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5.5%。其中,重點行業營業收入增長18.2%,比上年同期提高11.3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12.4%,比全部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兩年平均增速高6.9個百分點。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營業收入拉動作用明顯。1-5月,全區規模以上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營業收入18.7億元,增長11.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7.6個百分點。拉動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6.0個百分點,增長貢獻率為47.0%。

    (四)消費需求加速釋放

    上半年,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7.57億元,增長13.3%。其中,限額以上批零住餐業銷售額(營業額)分別增長21.5%、27.6%、28.0%、30.6%,兩年分別平均增長為5.9%、9.8%、16.7%、2.2%。重點批零行業發展穩定。紡織品、針織品及原料批發業、石油及制品批發業分別增長47.4%、625.1%,分別拉動全區限額以上批發業銷售額增長20.1、7.9個百分點。汽車新車零售業累計銷售額拉動全區限額以上零售業銷售額增長12.2個百分點。

    (五)固定資產投資小幅增長

    上半年,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比一季度回落3.1個百分點,兩年平均下降0.7%。其中,項目投資下降8.8%,拉低固定資產投資6.9個百分點。二產投資降幅擴大,三產投資保持增長。上半年,全區第二產業投資下降3.5%,比一季度擴大0.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增長5.5%。建安投資穩步增長。上半年,全區建安投資增速10.0%,比一季度提高2.3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2.4%。其中房地產建安投資增速61.2%,拉動建安投資增長12.9個百分點。

    (六)房地產銷售保持增長

    商品房銷售面積穩定。上半年,全區商品房銷售面積55.98萬平方米,增長6.3%,比一季度回落2.6個百分點,兩年平均下降42.4%。其中,普通商品房27.01萬平方米,下降13.3%,低價商品房28.97萬平方米,增長34.6%。房屋施工面積小幅提高。上半年,全區房屋施工面積723.83萬平方米,增長1.5%,其中住宅施工面積552.31萬平方米,增長3.5%。

    (七)外資外貿穩步恢復

    上半年,全區實際利用外資總額0.51億美元,下降26.5%,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8.9個百分點。全區累計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147.1億元,增長13.3%。其中,出口總額129.6億元,增長17.7%,貿易順差112.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6億元。

    (八)財政金融穩定增長

    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41 億元,增長 27.8%。6月末,全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2466.2億元,增長12.8%。其中住戶存款余額1808.8億元,增長17.0%,比上月末提高0.9個百分點。6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1771.3億元,增長16.3%,比上月末和3月末分別提高1.6和3.2個百分點。

    (九)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快于城鎮居民

    上半年,全區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79元,增長5.3%,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22元,增長4.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66元,增長6.1%,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速1.4個百分點。

    二、積極因素

    (一)主導產業貢獻顯著

    上半年,“3+3”行業對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增長貢獻率95.6%,拉動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2.2個百分點。其中增速前三的汽車零部件產業、智能裝備產業、船舶海工產業分別增長49.7%、31.0%和27.6%,分別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4.4、4.5和2.0個百分點,兩年分別平均增長20.4%、15.2%和26.4%。

    (二)民營企業發展持續向好

    上半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民營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應付職工薪酬分別增長9.8%、103.6%、12.7%,分別比一季度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應付職工薪酬增速高 7.6、62.5、5.2個百分點。全區規模以上服務業民營企業應付職工薪酬增長36.9 %,比一季度提高3.6個百分點,比全區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應付職工薪酬增速高8.6個百分點。

    (三)新能源車銷售占比逐步提高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因其經濟、環保、智能等亮點,銷量不斷提升、市場占有率逐步提高,構成了全區汽車行業的重要增量。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類商品累計銷售額增長106.8%,占汽車類商品累計銷售額的20.1%,占比比上年同期提高4.4個百分點,占比提升比一季度提高8.4個百分點。

    (四)居民消費支出回暖攀升

    上半年,全區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6222元,增長11.5%。生活需求向“發展享受”升級,上半年,全區全體居民發展享受型(包括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服務、醫療保健服務、其他用品及服務)消費人均支出達到7119元,同比增長14.3%,高于人均消費支出增速2.8個百分點。從結構看,全區全體居民發展享受型消費人均支出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43.9%,比上年同期提高1.1個百分點。

    三、存在問題

    (一)規模以上服務業部分行業增速不高

    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裝卸搬運和倉儲業營業收入增速低于全市平均,分別比全市平均低35.5、21.9、12.3個百分點。其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裝卸搬運和倉儲業營業收入兩年平均增速均在水下。

    (二)規模以上企業盈利能力欠佳

    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企業虧損額增長8.5%,比一季度提高11.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4.7%,比全市低0.9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利潤總額-0.8億元,全市最低。

    (三)工業投資短板明顯

    上半年,全區工業投資下降3.5%,降幅比一季度擴大0.4個百分點,下拉全區投資1.9個百分點。工業技改投資下降較快是拉低工業投資的重要因素,上半年,全區工業技改投資下降48.0%,下拉工業投資16.0個百分點,下拉全部投資8.5個百分點。

    (四)建材消費需求釋放不足

    因房地產業下滑,導致建筑用材料和裝飾裝修材料類商品增長一直處于低迷狀態。二季度,全區限額以上建材批發行業當月銷售額一直處于負增長且持續下滑態勢。上半年,全區限額以上建材批發行業累計銷售額下降14.6%,拖累全區限額以上批發業累計銷售額1.5個百分點。

    四、建議措施

    (一)抓監測預警,及時解決問題

    擴大調研走訪,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運行監測力度。緊盯規模企業運行質態,堅持高頻度、深層次登門對接企業,幫助企業準確研判行業發展形勢,研究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建議,及時研究解決突出問題,保障生產流通環節運轉通暢,努力穩定和增強企業信心及預期。

    (二)抓重大項目,積蓄增長后勁

    項目和企業是數據的載體,先入庫再有數,月度企業新增,明顯動力不足。工業上要定期走訪企業,摸清摸透情況。批發上要加快推動招引大型批發業企業落地,早日形成新增長點;零售上要抓電商企業入庫。服務業上利用好“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政策”,降低運營成本,挑選優質企業進行培育,積極申報入庫,為經濟增長持續注入動能。

    (三)抓溝通聯絡,深入基層調研

    一方面加強對上溝通,及時了解上報過程中的變化趨勢,做好應對;另一方面提高調研走訪頻次,深入了解鎮街儲備情況、分析指標短板弱項,幫助找準工作發力點。

    (責任編輯:賁慧)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累計次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