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統計局供稿(張麗華)今年以來,隨著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宏觀政策顯效發力,國民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通州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規模以上工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一、基本情況
(一)工業生產穩中向好
上半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下同)增長12.8%,增加值增速為13.0%,位列全市第三。
(二)“3+3”行業增長顯著
上半年,通州規模以上工業中的“3+3”行業產值增長14.0%,比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提高1.2個百分點,對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貢獻率為95.8%,拉動產值增長12.2個百分點。其中增長較多的三個產業是:汽車零部件產業產值增長49.7%,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4.4個百分點;智能裝備產業產值增長31.0%,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4.5個百分點;船舶海工產業產值增長27.6%,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2.0個百分點。
3+3行業2023年1-6月工業產值情況
單位:%
指標名稱 |
產值增速 |
占比 |
貢獻率 |
拉動點 |
全區合計 |
12.8 |
100.0 |
100.0 |
12.8 |
#3+3 |
14.0 |
88.5 |
95.8 |
12.2 |
智能裝備產業 |
31.0 |
16.9 |
35.3 |
4.5 |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
4.0 |
12.8 |
4.3 |
0.5 |
汽車零部件產業 |
49.7 |
11.8 |
34.6 |
4.4 |
高端紡織產業 |
4.6 |
24.9 |
9.7 |
1.2 |
船舶海工產業 |
27.6 |
8.1 |
15.4 |
2.0 |
新材料產業 |
-2.8 |
14.1 |
-3.5 |
-0.5 |
(三)重工業增速領先輕工業
上半年,規模以上重工業產值增長16.5%,比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高3.7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為64.0%,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10.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輕工業產值增長6.7%,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為36.0%,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2.6個百分點。
(四)高新技術產業貢獻明顯
上半年,通州區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新技術產業一共262家,產值增長17.4%,比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高4.6個百分點。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55.9%,比去年同期提高2.2個百分點,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9.4個百分點。
(五)大中型企業拉動顯著
上半年,通州區規模以上工業中大中型工業企業產值同比增長19.9%,比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幅高7.1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53.0%,比上年同期高3.1個百分點,對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的貢獻率達77.5%,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9.9個百分點。
二、現階段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鎮(區、街道)產值增速不均衡
從產值增速看,2023年上半年產值增速大于10%的有6個地區,產值增速小于0的有4個地區,產值增速極差達26.9個百分點;從貢獻率來看,貢獻率最大的是南通高新區,對全區的貢獻率為57.0%,比最低貢獻率的地區高出61.7個百分點。
(二)小型企業產值增長較慢
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中的小型企業有779家,產值增長6.2%,低于全區平均水平6.6個百分點。小型企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為45.5%,比去年同期下降2.8個百分點,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3.0個百分點。
(三)新增企業拉動不顯著
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87家年度新增企業,企業數占全部規模以上企業的占比為9.7%,但是產值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占比僅為2.6%,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1.3個百分點。
三、建議措施
(一)培育優質企業,助力產業發展。優質企業是經濟良性發展的基石,各地要培育更多優質中小企業,引導創新資源向中小微企業聚集,推動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發展,有效提升中小微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加快轉型升級,構建產業發展新格局。我區要根據自身特色,加快對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同時持續謀劃一批固鏈強鏈延鏈補鏈的工業項目,進一步充實工業項目儲備庫,增強各地工業發展后勁。
(三)加強科研人員的引進和培訓。政府可以通過制訂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來吸引人才并將其留住,進而穩定人才,同時尊重知識、勞動、人才和創造,提高高層次人才待遇,建立人才保障制度,為全區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和智力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