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提案提出者: | ;政協興東鎮工作委員會; | 建議/提案號: | 189 | |
標題: | 關于傳承宗教文化服務地方發展的提案 | |||
建議/提案內容: |
宗教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包含著哲學思想、倫理道德、生活習俗、文學藝術、建筑繪畫,觀光旅游等方方面面,它與中國當代先進文化和人民思想意識、道德規范領域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關系,對社會的各個領域和人們的生活都有較大影響。
但當前宗教文化建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一是對宗教和宗教文化缺乏了解。宗教是一種文化現象,博大精深,具有優秀的文化內涵,千百年來得到了數以億計人的信奉,但我們有相當一部分人對黨的宗教政策不知或是知之甚少,有的甚至將宗教與迷信、邪教混為一談,嚴重制約了對宗教文化的挖掘利用;二是宗教文化的社會功能沒有彰顯。近年來,全區各地加強了宗教活動場所建設,可以說鎮鎮都有宗教場所,除部分重點場所外,絕大多數場所普遍存在重硬件建設,輕軟件建設的現象,場所的功能僅滿足于信教群眾的正常宗教生活需要,但宗教活動場所總體文化氛圍不濃。如人們進廟,只限于燒幾柱香、許幾個愿,以求神靈庇佑,對佛教文化中的文化傳承、教化功能、警示功能等作用的認識十分有限,這與宗教人員學識修養有關,難以通過弘法傳道、場所服務等有效形式將宗教文化中諸如的“抑惡揚善、濟世救人、平等博愛、和諧共處”等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融合。三是對宗教進步文化的挖掘、保護不夠。我國宗教文化,歷史悠久,資源豐富,一些有特色、有影響的宗教文化得不到挖掘和保護。宗教文化研究力量比較薄弱,特別在挖掘利用宗教優秀文化與當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方面以及將宗教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納入到城鎮建設、文化遺產保護、對外文化交流、招商引資和旅游開發等整體規劃中的研究層次還比較淺。
充分認識并深入挖掘宗教文化中的和諧資源,對于促進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具有獨特的積極意義。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1. 加強對宗教文化資源的研究和保護。宗教文化是人類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宗教部門和文化部門應加強對各宗教思想進行研究、挖掘,對一些有著重要價值的宗教文化古跡、名人軼事進行收集、整理并采取適當措施進行保護,使之成為當地歷史文化的有效成分。
2. 加強對宗教文化的建設和宣傳。宗教文化中有著積極進步意義的元素,很值得弘揚。利用宗教活動場所,把各類有益的因素通過各種形式加以宣傳,并轉為正能量,引導廣大信眾培養良好精神境界、保持心理和諧,促進人際和順、人心和樂,以促進宗教關系和諧乃至于全社會人際關系的和諧。
3. 加強宗教人才隊伍建設和培養。宗教教職人員的素質影響著信教群眾的信仰水平。一個好的宗教教職人員能感染和教化一大批信教群眾,使宗教文化建設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必須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學識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的高素質宗教人員隊伍,加大宗教人才培養引導力度。
4. 利用宗教的文化功能和社會功能,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服務。要打造特色,為城市建設服務,完善場所功能,為旅游發展服務,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
|||
承辦單位: | 主辦: | 民族宗教局 | 協辦: | ;文廣新局; |
答復日期: | 2015-06-23 | |||
答復內容: | 政協興東鎮工作委員會: 1.加強宗教教職人員培養,發揮帶頭引路作用。針對我區宗教界人才隊伍青黃不接、人才匱乏的問題,近年來,我們十分重視對宗教教職人員隊伍的培養力度。一是進修深造提高文化素質。基督教界選送了3人去省圣經學校學習,已按立1名副牧師,2名長老,另有30余人參加南通市傳道人員考試,領取了傳道證;佛教界每年都選派年輕僧尼去佛學院學習。二是啟用年輕教職人員。近年來,我們培養、引進和啟用了一批中青年教職人員,有10多處宗教活動場所負責人由中青年教職人員擔任,這批中青年教職人員啟用以來,我區宗教界開始呈現出勃勃生機與活力。三是提高宗教界人士的政治待遇。我們積極培養推薦宗教界有影響、社會上有威望、學識上有造詣的宗教界人士參加社會政治活動,2012年市、區人大、政協換屆,產生南通市宗教界政協委員1人,區政協委員5人;2010年,南通市佛教協會換屆,耀來(南山寺)當選副秘書長;另有3人擔任區青聯委員。四是做好宗教教職人員認定備案。根據國家宗教局《宗教教職人員備案辦法》,我們對全區宗教教職人員進行了資格認定,經省宗教局審核,目前我區佛教界共認定55人,基督教認定5人,道教認定2人。 2.開展文化交流活動,挖掘弘揚宗教文化。宗教文化是人類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宗教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做好場所文化的保護。一是指導場所做好資料收集。利用開展星級宗教活動場所認定的契機,推動場所加強檔案室建設,加強檔案的收集、整理和歸檔,近兩年,我們協助和指導香光寺和禹稷寺出版了介紹寺院的刊物。二是開展宗教文化行活動。2013年,我們會同區文聯和區佛教協會聯合開展“弘揚佛教文化,助力和諧發展”的佛教文化行獻策出力活動。通過對寺院的楹聯、建筑、雕塑、書法等研究、交流和探討,進一步挖掘和弘揚寺院宗教文化。三是開展講經說法活動。講經說法是宣揚宗教知識、弘揚宗教文化的一個重要平臺,我們一方面把好講臺關,對基督教場所每周禮拜的講課內容嚴格把關,杜絕異端邪說的滋生,另一方面積極開展對外講經交流,提高學識造詣,2013年10月,江蘇省在蘇州重元寺舉行講經工作研討會暨漢傳佛教講經交流會,我區劉橋普緣寺能學法師作為南通市代表之一參加了研討會,他交流的“弘揚普門利益,踐行人間佛教”,榮獲交流會二等獎。 3.打造精品場所,樹立宗教界良好形象。近年來,我們不斷推動宗教活動場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場所各項功能,使得通州的宗教活動場所一處一風景,成為推動通州旅游發展的重要窗口。南山寺自2006年易地興建以來,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建設到位,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翠薇樓、藥師殿、地藏殿、通州塔等多個建筑已投入使用,藏經樓建設方案已經過規劃論證,即將開始實施建設,南山寺和南山湖的完美融合已成為城區群眾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開沙島江心寺經過幾年的建設,已初具規模,成為島上與乒乓球訓練基地相輝映的一大景觀;東社慈云寺積極打造古樹文化,仿明清風格的黃墻黑瓦建筑格局成為通城北部的一大亮點;此外二甲香光寺、興仁普昭寺、劉橋普緣寺、興東天竺山寺、圣光堂、先鋒基督教活動點等場所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建、新建或擴建,宗教活動場所面貌得到較大改善。通州區各宗教活動場所在完善自身建設的同時積極開展慈善公益活動,服務社會,今年,各宗教活動場所組織宗教界人士為尼泊爾地震災區群眾祈福,為尼泊爾和受影響的我國西藏災區群眾捐款8萬余元;相關宗教活動場所設立“和諧關愛基金”,開展扶貧濟困、助殘助學、賑災救難、修橋鋪路、關愛老人、調解矛盾等公益慈善活動,為農村特困家庭、傷殘病人、貧困學生提供資金、物品等計10多萬元。 通州區民族宗教事務局 2015年6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