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提案提出者: | ;許君; | 建議/提案號: | 070 | |
標題: | 關于“車進泊位”的建議 | |||
建議/提案內容: | 幾年前,北京城市交通大擁堵,驚動了黨中央,在國際國內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行車難、停車難成為百姓有口皆議的焦點。幾年后,全國許多城市紛紛出臺車輛限購、強化靜態交通組織、科學現代交通動態監管,交通擁堵得到了根本的治理和緩解,行車有序、行車安全又成為百姓有口皆碑的熱點。而目前我們的通州城,隨著城市的日益擴容,城市商貿集聚區布局建設分流的滯后,全區機動車以每月百分之三十增幅的幾何速度迅猛疊加,停車難已毋庸置疑地成為城區交通中的最大民生問題,如市場、醫院周邊,機動車找不到停車位而隨意占道停放,造成道路局部交通擁堵,世紀大道貓空段、交通路和建設路等城市干道的機動車道上仍令人難以置信的常有機動車停放,對安全交通構成了嚴重危害,許多居民小區夜間機動車停放堵塞道路,造成消防車、救護車等特種車輛生命搶救通道不暢。雖然文明城市迎查期間,全社會大動員,全部管理力量齊上路,尤其是公安、住建部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道路資源施劃了許多路內停車泊位,解了燃眉之急。但停車難依然在現在和將來一段時期內束縛著通州現代文明城市的健康發展。為此,建議區政府從依法治市、依法治交通的大局出發,痛下決心,堅定信心,橫刀立馬,迎難而上,主動牽頭督促相關職能部門依法履職,積極宣傳發動群眾,充分依靠社會力量,多方施策,多渠道疏堵,從解決民生問題的高度徹底根治停車難。筆者認為,當前要緩解根治停車難應遵循先有泊位,再管理車進泊位的思路,著重謀劃做實以下幾方面工作: \r\n 一、停車規劃前置 \r\n 前瞻性地制定出一部完整的涵蓋今后規劃建城區的總體停車規劃。充分考慮到城際周邊的大型換乘場、公交回轉場和貨運停車場的建設設置,商貿、醫院周邊公共停車場的建設,小區停車容量的滿足。 \r\n 二、停車配建提高 \r\n 應科學前瞻性地提高通州城區公共建筑的停車配建標準。今后商貿、學校、醫院及大型建筑的建設,必須先期進行交通影響評價,在確保靜態交通停車容量滿足且周邊道路交通流均衡的前提下方可投建。 \r\n 三、商貿建設分流 \r\n 科學規劃今后規劃建城區的學校、醫院、市場和商貿的合理均衡設置,加快老城區的商貿、醫院、學校、市場向外圍分流。今后建議考慮建設商貿城中城,杜絕交通密集的行業依路而設。 \r\n 四、停車資源整合 \r\n 充分挖潛、整合沿線單位、小區停車資源,盡最大力度向社會車輛開放停車。特別是要對服務業內部停車泊位路權的再分配,即今后如醫院、商貿、市場等服務業內部的停車泊位要用于客戶車輛動態停放,而不能被本單位人員大量車輛上班后長期占用停放,單位人員的上下班交通和車輛停放由單位統一組織在繁華服務業的外圍進行有序組織(如可借用白天閑置的臨近居民小區停車泊位)。 \r\n 五、車行車停盤活 \r\n 要專門組織力量對主城區內的所有商貿、市場、學校和人員集聚區的周邊停車資源,進行一次全面分片區的梳理、登記和整合。統籌安排片區內的車輛停放,實行不同類的停車資源在時段和地段上的互補,強勢推行重點繁華區域、路段停車計時停車管理,杜絕全天候永久占位停車的現象,使有限的停車資源真正發揮出最大的動態功效,實現停車資源在時段和地段上的合理支配與共享。 \r\n 六、空間停車建設 \r\n 要想徹底改變當前老城區停車難的老問題以及使新的通州規劃城區靜態交通組織有序且二十年不落后,政府就必須遵循現代交通發展的客觀規律,痛下決心、投入財力發展通州城的空間停車,筆者近期務實地轉遍了新老通州城區,經過認真的思考,覺得我們的通州城區當前應刻不容緩地新建、改造一批停車場。 \r\n (一)居民區停車 \r\n 應有計劃的改造居民區的公共空間,在保持一定綠化的前提下,盡量拓展停車空間,主要做好一是專門人員進行規劃梳理;二是投入資金改造(也可以改造成營業性的空間停車設施);三是用綠化、隔離磚或標線規劃出停車泊位;四是落實物業部門進行停車管理;五是可試點推行居民購買停車泊位,定人定車定泊位有序停放。 \r\n (二)地面停車 \r\n 1. 南山湖景區設置兩處大型地面停車場和一處大型客車停車場; \r\n 2. 市中校北側、東大路口南側金西環島路口西側分別規劃建設三處貨運車輛停車場; \r\n 3. 拆遷雙皮橋市場南側棚披房建設停車場; \r\n 4. 拆遷交通北路延伸段瀚學院對面平房居民區,建設大型停車場; \r\n 5. 交通路東側交通新村拆遷后改造成規范的大型地面停車場; \r\n 6. 拆遷新瑞廣場東側和對面平房居民區,建設商貿步行街和規范的大型地面停車場; \r\n 7. 拆除原縣政府辦公場所的部分房屋,建設地面停車或停車房; \r\n 8. 分別在城區新區規劃建設兩處大型地面停車場;在銀河新區規劃建設一處大型地面停車場;在城區朝霞路與S335線的區間內規劃一處大型地面停車場;在通呂運河南側新區結合市中遷移,新校區形成,規劃建設三處大型地面停車場。 \r\n (三)地下停車場 \r\n 1. 市民廣場地下建設停車場,地上保持市民廣場; \r\n 2. 人民醫院內西側現有停車場建成地下停車場; \r\n 3. 江海明珠東南側或西南側廣場建成一處地下停車場; \r\n 4. 拆遷松齡巷北側市委新村居民區,改造成商住及地下停車場; \r\n 5. 區行政中心西北大停車場改造成地下和地上兩用停車場。 \r\n (四)停車房 \r\n 1. 第一集貿市場對面公園東側拆遷區建設有建筑風格的停車房; \r\n 2. 印刷廠停車場改建成停車房; \r\n 3. 城區派出所門前洼地改建成停車房; \r\n 4. 拆遷銀泉酒店西北側臨時駕培用房,改建成停車房; \r\n 5. 南山路東側中醫院停車場改建成停車房; \r\n 6. 拆遷朝陽路口東南側三角帶老市場,改建成停車房; \r\n 7. 拆除城區交警中隊綠化帶,規劃朝陽路線形,使朝陽路與新金路成規范T型路口連接,將城區交警中隊門前空地和豐澤園飯店門前空地整合,建成面西臨街有建筑風格的停車房。 \r\n 七、停車誘導科學 \r\n 統籌投建完整的城區停車誘導系統,分城區外圍干線誘導,城區停車設施周邊道路的提示,臨近停車場的密集剛性指向等三級停車誘導,同時城區所有的停車場配建成智能卡口停車系統,及時告知可停車容量、可停車方位,大型停車場試點推行ETC停車收費進出系統。 \r\n 八、停車收費管理 \r\n 實施城區停車收費管理,可先行確定如人民路、建設路、交通路等重點核心城市道路開展收費停車,同時明確停車管理的主體責任單位,建立一支高效、廉潔、管理能力較強的停車管理隊伍。 \r\n 九、依法治路強勢 \r\n 道路建設和道路交通管理的職能部門應依法對交通違停的整治,保持常態的高壓疏導和執法力度。具體講一是執法部門應對交通違停依法剛性上限處罰;二是要不斷地利用日新月益的科技手段誘導車輛停放,及時查處交通違停,如實行城區高清監控全覆蓋,實現交通違停網上查處;三是堅持推行實踐證明管用的老辦法,即對長期占道停放和累教不改的車輛一律采用清障車拖曳,車主一律辦學習班,并通過媒體和道路電子顯示屏滾動曝光;四是加大城區公交密度,鼓勵市民出行公交交通。 \r\n 十、社會聯動常態 \r\n 傳承文明城市迎查期間路上管理力量足,管理人員積極性高,檢查考評認真實效等好的做法,政府應牽頭督促文明辦組織并考評,由各部門、各行業、各單位和沿街沿面商戶參加的交通志愿者工作,交通志愿者隊伍穩定并能與日擴容,志愿者上路管理定人定路段,分片包干路面停車秩序的維護。使車主行車、停車隨時有力量管理指導,逐步形成交通違停一族在通州城不敢違停,不能違停到不愿違停的文明交通氛圍。 |
|||
承辦單位: | 主辦: | 規劃分局 | 協辦: | ;住建局;公安局;城管局; |
答復日期: | 2015-04-30 | |||
答復內容: | 許君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車進泊位”的建議》收悉,經商區住建、公安、城管等部門后,現答復如下: 首先非常感謝您對城市規劃與交通管理工作的關心,您的提案深入分析了我區停車現狀,提出了許多解決停車難問題的寶貴建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近年來,我區在經濟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城市框架得到了拓展延伸,道路路網結構也有了長足發展,城市交通管理也日趨規范。但是,和全國大多數城市一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私車擁有量的不斷上升,配套設施建設、管理與疏導滯后造成人、車、路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行車難、停車難成了困惑群眾出行的主要問題。面對這一問題,我們規劃部門認真研究、科學規劃,目前已完成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路網,加強道路系統建設。面對我區機動車發展處于加速期的實際情況,道路系統和交通結構亟需相應完善,為推進整體交通建設,在南通市城市總體規劃、南通市綜合交通規劃指導下,2013年我局組織編制了《通州城區道路專項規劃》,構建了與南通市對接的快速路網體系,對道路快速化形式、道路寬度、斷面等內容進行詳細研究并提出方案,提升通州城區對外交通便捷程度,方便群眾出行。2013年編制完成的《老城區交通改善規劃研究》,從道路交通設施、公交系統設施、停車設施及管理、慢行系統等方面提出科學可行的指導性改善方案。上述專項規劃的制定,從動態交通規劃層面為緩解停車難和交通擁堵等問題明確了方向,提供了實施建設的依據。 二是因勢利導,完成停車專項規劃。為緩解城區日益增長的停車供需矛盾,我局組織編制了《通州城區停車設施專項規劃》。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科學劃定停車分區,確定停車設施規模及供應結構,制定與城市發展和用地布局相協調的停車設施布局方案,構建了完整的停車設施體系。您在提案中建議新建的停車場在此規劃中都有體現。按此規劃,通過采用綠地、廣場、地下空間、引入機械泊位、地塊開發代建等形式,規劃建設公共停車場89處,總泊位10140個;規劃大貨車停車場7處,泊位505個;同時,根據道路等級、寬度及交通運行情況,合理設置路內停車泊位;堅持“停車入院”的發展模式,以建設項目配建為主,公共停車為補充,合理布置非機動車停車場。 三是嚴格配建,有效增加停車泊位。按照省、市技術規定對配建停車指標的要求,在建設項目規劃設計階段,因地制宜、合理可行地采用地面、地下、立體等多種形式配建停車場(庫),在建設過程中嚴格執行,建成后加強監督與管理。 四是有機疏散,完善公建功能布局。老城區功能高度集聚,交通需求集中,是造成交通擁堵、停車困難的原因之一。為此,結合新城區開發,加強行政辦公、金融商貿、教育、衛生醫療等功能的建設,逐步弱化老城區的集聚功能,通過功能疏散,以期達到人口疏散、交通疏散的目的。目前金郊初中已遷建至銀河新區,實驗小學在新城區新建了分校并投入使用,圖書館、少年宮等搬遷至新區市民中心,實驗幼兒園金橋分園即將竣工,金沙小學銀河新區分校也在籌建中,接下來我們將積極建議區政府適時啟動新區醫院等其他公建的建設。 交通擁堵、停車困難是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只有綜合治理,加強城市管理,軟件硬件共同建設,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有效方法,才能使城市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健康發展。作為規劃部門,接下來我們將努力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轉變發展模式,推進公交優先。新常態下,城鎮化和城市發展的轉型要求城市交通也向低碳生態方向發展,因此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發展中的地位毋庸置疑,構建以公交優先政策為核心的公共交通發展策略也迫在眉睫。我們建議區政府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構建良好的出行結構,以優質的公共交通服務來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減輕停車壓力。 二是加快規劃編制,科學指導城市建設。今年我局正在編制《通州城區慢行系統專項規劃》,研究制定具有通州特色的慢行系統布局,包括步行系統、非機動車系統、非機動車租賃系統等,并加強非機動與機動交通間的銜接,處理好慢行交通系統與公共交通系統的關系,做好銜接換乘。 三是加強與住建、公安、城管等部門的銜接配合,大力建設公共停車場,緩解重點地區供需矛盾;鼓勵配建開放、停車錯峰共享管理,引入停車誘導,提高泊位利用率;積極建議區政府出臺鼓勵停車收費管理辦法,增加停車收益,增加停車場供應。 與此同時,公安、城管等部門將規范停車管理,改善道路通行秩序,創建安全、有序、暢通的交通環境。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守法意識,積極利用道路交通顯示屏、道路音頻系統、微信微博、報紙、電視和廣播等媒體,加大安全有序交通的宣傳力度,切實增強廣大市民文明出行、綠色出行、文明交通的意識,并實現城區道路沿線單位、學校、店鋪前交通停車和交通秩序維護門前三包責任制的新常態工作模式。 再次感謝您對城鄉規劃工作的關心和支持,同時,真誠希望在以后工作中,對我們各方面的工作提出更多的寶貴意見和建議!
南通市規劃局通州分局 2015年6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