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提案提出者: | ;文教衛體委員會; | 建議/提案號: | 016 | |
標題: | 深入推進新教育實驗 促進教育內涵發展 | |||
建議/提案內容: |
一、我區教育內涵建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區教育發展注重內涵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師德建設亮點紛呈,師能建設扎實推進,教育科研蓬勃發展,學校文化建設初步形成規模,教育均衡建設有序推進。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全區教育內涵建設存在的一些問題:
1.教師隊伍建設:主動發展意識不夠。除了“名師沙龍”等教師發展組織成員,還有很多一線教師專業發展的主動意識不夠。教師學習應付上級統一組織的多,針對自身實際設計、策劃和實施的少。一些教師專業發展找不到動力、目標和方向。部分學校教師缺失了經濟杠桿后,就失去了激流勇進的動力。
2.優質課程建設:課程研發能力不強。部分名師、優師比較注重構建屬于自己的優質課程,但也有不少教師課程研發意識不強和能力不足。有些學校和教師教育科研片面追求高大上而脫離工作實際,實際教學中,拼時間、拼負擔、拼死揪的情況依然存在。
3.學校文化建設:校際之間不平衡。我區不少學校重視文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學校呈現出欣欣向榮、蓬勃向上的氛圍。但是也有不少學校缺乏文化創新的意識和動力,學校缺乏應有的朝氣。
4.發展均衡建設:邊緣學校缺乏發展動力。近年來,我區許多城鎮學校、優質學校走上了良性循環的發展之路,教學質量和綜合辦學效益都邁上了新的臺階。但是有些偏遠地區的學校,缺乏加強學校內涵建設的興奮點和有效平臺,加之思考不夠,辦法不多,凸顯出教育理念陳舊,管理手段落后,發展后勁不足等諸多問題。全區學校內涵建設呈現出不均衡的發展態勢。
二、新教育實驗對教育內涵建設的意義分析
新教育實驗由朱永新教授發起,截至目前,全國已有50多個縣區、2000多所學校共同參與。在理論上,它強調五個核心理念。第一,是無限相信每一個學生、每一個老師。第二,是教給孩子一生有用的東西。第三,是重視成功的狀態。第四,是強調個性發展,注重特色教育。第五,讓師生與人類崇高精神對話。在實踐上,它倡導六大行動,后來有逐步擴展為十大行動。它們分別是: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筑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在組織上,它以新教育研究院為理論研究和活動組織中心,全國兩千多所學校共同推進實驗運作。截止2015年7月,全國新教育實驗區共有56個,實驗區參加實驗的學校2600余所,此外,還有156所非實驗區的學校也加入了新教育實驗。在目標定位上,它提出了四大改變: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改變教育科研的范式。在文化建構上,它以“教育在線”網站為中心,出版多種媒體,策劃和運作一系列品牌活動,推動實驗交流、展示,促進實驗工作的深入推進,傳播新教育理念,營造了積極、主動、陽光、開放的新教育文化。
大力推進新教育實驗,能為全區學校內涵質量建設提供有效的發展平臺和管理載體,具有現實意義。
1.新教育實驗有利于引領教師專業發展。新教育實驗強調“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全國的新教育實驗共同體中,在這方面有許多成熟的經驗和做法,能有效幫助教師立足崗位,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并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個性化的專業成長,發現各自職業的魅力,體會人生的價值和幸福。因此,新教育實驗對于全區教育系統重建敬業文化、提升教師個體素質具有現實意義。
2.新教育實驗有利于促進學校課程優化。新教育實驗搭建了十大行動的框架,通過建設書香校園、研發卓越課程等一系列行動,有步驟、有方法、有系統地引導和組織每一位教師努力構建屬于自己的課程產品,并以此不斷優化學校各方面的服務,優化學校課程產品的體系和質量,從而整體優化學校課程實施水平和教育服務質量。
3.新教育實驗有利于推進學校文化提升。新教育實驗在全國各地擁有50多個實驗區,創造和積淀了積極主動、陽光向上、勇于創新、百花齊放的新教育文化,涌現了一大批管理機制優、工作氛圍好、教育質量高的榜樣學校;一大批愛崗敬業、業務精湛、富有人格魅力的種子教師。這些都可以為我區學校文化建設吸收利用,從而不斷創造我區學校文化建設的新高度。
4.新教育實驗有利于打造優質均衡格局。新教育實驗關注最普通、最基層的學校改革與發展,倡導草根化的行動研究,許多研究項目、研究課題來自農村學校、薄弱學校,許多實驗工作適合于在農村學校開展,有利于提高農村偏遠地區學校的辦學水平,因此對促進區域教育均衡化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我區推進新教育實驗工作存在的困難、問題、差距
一是對新教育實驗認識不足。許多學校將新教育實驗等同于普通的理論研究、教育科研,沒有充分認識到新教育實驗的實踐性、引領性,沒有充分認識到新教育實驗對提高教師幸福感、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激發教師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重要意義。有些學校甚至將這項工作當做一種裝點門面的花盆工程,當做一種新的負擔,沒有主動研究、積極介入。
二是推動實驗工作動力機制還沒有形成。就全區層面來說,實驗推動工作的動力機制還不夠有力。新教育實驗的“榜樣學?!焙汀胺N子教師”培養剛剛起步,學校和老師缺乏成功案例的引領;考核和激勵機制還沒有正式形成,大多數學校沒有真正重視此項工作。一些學校雖然啟動了這項工作,但是缺乏后續的跟進措施,導致參與的教師不多,參與的程度不深。
三是缺乏有效的工作載體。目前,新教育實驗工作已經在部分先進學校開展,但全區層面還缺乏有效的工作載體:一是缺乏新教育實驗知識培訓的專門途徑,培訓工作融合在其他培訓之中,新教育的知識體系、能力體系不夠凸顯。二是缺乏交流展示平臺。許多新教育實驗學校已經投入到新教育實驗之中,但是與兄弟單位的經驗交流還不多,自己展示的機會也相對缺乏,沒有形成良好的共生生態。三是缺乏專家同行引領平臺。囿于地域、專業、人才的局限,一些學校找不到工作的突破口,缺乏高層次的理論指導和具有實踐性的同行引領,面對實驗工作有畏難情緒。
與海門、如東等先進的兄弟縣市相比,我區的新教育實驗工作起步晚,教師、學校、社會對新教育實驗的認知度不高,實驗的推進不夠深入;項目不多,大多數學校處于摸索階段,實驗的氛圍不夠濃郁;實踐不深入,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與兄弟縣市相比有差距,實驗的推進和應用還受到一些限制,缺乏足夠的成功案例,受益面不夠廣泛。
四、關于推進新教育實驗策略的思考和建議
1.建立領導機構,強化行政推力。全國各地新教育實驗區十幾年的工作經驗證明:新教育實驗雖然源自民間,成長和成熟于一所所普通的學校,但是如果缺乏行政的支持和推力,就只能停留在零碎分散的層面,很難形成良好的實驗氛圍和強大的共生動力,很難真正將新教育的實驗載體為我所用。建議由區政府辦牽頭,協調教育、財政、文廣等相關部門,深入研究通州教育發展實際情況,制訂好新教育實驗工作計劃,科學規劃資金、媒體、隊伍等各類支持平臺,由淺入深,由點到面,有步驟、有系統地深入推進實驗工作,形成百花齊放的總體工作格局。
2.優化專題培訓,普及實驗知識。新教育實驗有一整套完整、系統的理論和一大批成功案例。建議結合教師培訓,逐校開展新教育實驗專題培訓,既要用理論和思想武裝教師,又要用榜樣和個案引導教師,讓新教育實驗的理念、方法深入人心,讓每一位教師與新教育實驗相識、碰撞,激發教師自發、自動、積極地投身于新教育實驗,形成各有特色的實驗生態。
3.培養引路榜樣,研究創新路徑。要根據通州教育發展實際情況,有重點、有意識地選擇基礎相對較好,條件相對成熟的學校,在某個實驗領域先行一步,深入探究;引導有志向、有實力的教師,立足工作崗位,創新研究領域,爭做新教育實驗的標兵;組織專家團隊,指導和協助學校開展實驗,通過榜樣引路和專家指導,研究和探索一條適合通州實際情況的新教育之路。
4.搭建各類平臺,營造共生效應。新教育實驗的推進離不開各層面的交流、展示,離不開行政引領,要定期召開各種交流會、現場會、座談會,組織各種會課活動、沙龍活動、征文活動和參觀考察活動,引領實驗活動蓬勃開展。要緊跟全國新教育實驗的運行機制,通過評選區一級新教育實驗先進學校、先進學科組、先進個人,并擇優向上申報等工作,確立價值導向,引導工作方向。要將新教育實驗的觸角延伸向校園之外,向社區、街道、廠企拓展,組織各行各業優秀人才走進校園,參與課程建設,創新開展“家校合作共建”、“聆聽窗外聲音”等新教育行動,提升實驗綜合效益。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由區政府牽頭,積極申辦全國新教育年會主會場。
5.構建激勵機制,提升實施水平。要在面上確立實驗工作推進的基本標準,將新教育實驗的實施情況列入對學校工作考核的內容,引導學校真正重視和投入新教育實驗;要通過報紙雜志等傳統出版物,通過網絡、微信平臺等新興媒體大力宣傳新教育實驗中涌現出來的成功案例,先進事跡,引導教師從不同角度認識新教育,主動投入新教育。要將新教育實驗經費列入教育經費預算,通過獎勵和補貼等形式,引領和支持新教育實驗學校開展研究探索活動,確保實驗活動有效開展。 |
|||
承辦單位: | 主辦: | 教育局 | 協辦: | |
答復日期: | 2016-04-07 | |||
答復內容: | 區政協文教衛體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