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bd id="gic4o"></kbd><ul id="gic4o"></ul>
    <strike id="gic4o"><s id="gic4o"></s></strike>
    <ul id="gic4o"></ul><strike id="gic4o"></strike>
  • <samp id="gic4o"><tbody id="gic4o"></tbody></samp>
    建議/提案提出者: 九三學社通州區委員會 建議/提案號: 044
    標題: 關于加快特色小鎮建設,助推地方經濟發展的建議
    建議/提案內容:

    加快特色小鎮培育創建,是國家、省、市大力推進供給側改革的重要舉措,是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的有效抓手。創建特色小鎮這塊“金字招牌”,一能促進轉型升級,培育一批領軍企業;二能擴大有效投資,帶動一批項目建設;三能加快城鄉建設,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四能集聚高端人才,搭建一批創業創新平臺;五能產生溢出效益,對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影響深遠。2017年10月21日南通市政府印發《關于培育創建南通特色小鎮的方案》,要求力爭通過3~5年努力,分批培育20個左右的市級特色小鎮。區委、區政府審時度勢,準確定位,在區委十二屆四次全會上明確提出“堅持統籌謀劃、科學布局,推動運動休閑、旅游風情等特色小鎮建設”。區政府在2017年12月又制定了《關于培育創建通州特色小鎮的實施方案》。當前,我區正處在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加快特色小鎮建設是破解目前發展難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

    通州是移民之地,成陸時間較晚,人文歷史不夠厚重,自然稟賦不夠豐富。加之產業特色不鮮明,具有特色、能吸引眼球的經典產業、核心元素不多;規劃不夠科學,缺乏前瞻性,空間承載能力不足,功能不夠完備,機制不夠靈活。但我們不應妄自菲薄,而要看到優勢,提振信心。一是從創業創新服務平臺來看,我區有留學生創業園、大學生創業園、川姜“雙創”基地等。二是從產業來看,我區有家紡城、空港產業園、石港科技產業園、船舶工業園等。三是從科技創新來看,我區有科技新城、科創大廈、綜藝金融港以及東大科技孵化器等。四是從人文底蘊、自然稟賦來看,我區有余西古村、石港漁灣水道,還有綠博園、金土地、忠孝文化園等景觀,目前五接開沙島體育旅游也已納入國家首批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培育名單。這些雖顏值不高,但與浙江和省內有些特色小鎮有相近、相似之處,形態良好,已具雛形。為此我們建議:

    一、抓住機遇,確定培育對象。國家住建部等三部委發布計劃,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特色小鎮,目前已公布了403個中國特色小鎮,南通地區的如東縣栟茶鎮、如皋市搬經鎮獲得命名。江蘇省啟動的特色小鎮建設,力爭通過3至5年分批培育創建100個左右的特色小鎮,目前已公布了25個,南通的呂四仙漁小鎮、海門足球小鎮名列其中。通州區要有緊迫感,必須將此提上辦事日程,迅速部署。川姜的家紡小鎮具有較好基礎,要巧妙包裝,積極申報。興東的空港、五接的體育旅游、船舶工業、東社的忠孝文化有良好的基礎,還須統籌謀劃,精心打造。石港有古民居(宅)、武術、京劇、書法、園藝等傳統文化及漁灣水道等自然資源可以充分挖掘整理,創意策劃。

    二、全面動員,加快梯隊培育。2017年5月,省委、省政府推出的特色田園鄉村建設,首批己公布試點村莊45個,南通市3個全部落在如皋,第二批共25個試點村莊也將盡快啟動。我區僅五接鎮開沙村、十總鎮十總居兩家獲評過省級美麗鄉村,如果再不努力,省特色田園鄉村又將落空。區各相關部門、各鎮(街道)要全面動員,迅速行動。在特色小鎮、特色田園鄉村與美麗鄉村等培育創建中,要因地制宜,彰顯特色,突出重點,全力推進,在全區盡快形成梯隊培育,逐步升級。

    三、加強領導,形成工作合力。培育創建國家級特色小鎮、省級特色小鎮、省特色田園鄉村、省級美麗鄉村涉及地方全社會、多部門,必須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協調推進。建議區建立特色小鎮培育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由區委分管領導為組長,區政府各分管副區長為副組長,區發改委、住建局、財政局、文明辦、農工辦、交運局、水利局、國土分局、規劃分局等單位主要領導為成員,下設辦公室,抽調相關單位專業人員集中辦公,具體負責全區特色小鎮培育創建工作的政策研究和工作推進。要加大宣傳,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大力宣傳特色小鎮、特色田園鄉村、美麗鄉村培育創建的重要意義以及對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形成共識,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四、整體聯動,壓實主體責任。明確國家級特色小鎮的培育創建主體是區政府,省級特色小鎮、省特色田園鄉村、省級美麗鄉村培育創建主體是各鎮(街道)。承擔規劃建設的主體,要按照工作任務目標建立相應的組織工作機制,推進培育創建。區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要結合各自職能,根據特色產業類別,牽頭做好本行業規劃建設工作,研究制定“一鎮一村一策”扶持政策,指導和支持特色發展。同時,整合部門資源,落實配套政策,對上與國家、省、市相關部門做好對接工作,對下與鎮(街道)聯動,協調解決問題。

    五、積極引導,制定扶持政策。對具備國家級特色小鎮、省級特色小鎮、省特色田園鄉村培育創建條件的,區政府應積極給予財稅政策支持,特別是對列入國家級特色小鎮、省級特色小鎮培育創建名單的,規劃空間范圍內新增財政收入區級留成部分及省、市返還部分,一定時期內予以全額返還。對國家級特色小鎮、省級特色小鎮建設用地納入城鎮建設用地擴展邊界,優先予以保障。積極給予金融支持,鼓勵運用PPP模式推動國家級特色小鎮、省級特色小鎮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有條件的鎮(街道)設立特色小鎮建設專項基金。鼓勵人才引進,對特色小鎮建設亟需的高端人才、特殊人才,優先享受區各項人才政策,實行“一人一議”。同時,對國家、省、市明確培育創建項目的各項資金、土地、稅收等優惠政策不折不扣落實到位。

    六、科學評估,完善考評機制。認真制定我區特色小鎮、特色田園鄉村、美麗鄉村培育創建考核辦法,建立工作考核評價機制,將特色小鎮、特色田園鄉村、美麗鄉村建設納入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通過考核機制,把工作的著力點引導到特色小鎮、特色田園鄉村、美麗鄉村建設上來,及時評估總結創建和培育試點過程中的新經驗、新成效,高起點、高質量、高要求推動我區特色小鎮、特色田園鄉村、美麗鄉村建設,力爭使我區特色小鎮、特色田園鄉村、美麗鄉村建設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繪出美麗中國通州畫卷。

    承辦單位: 主辦: 發改委 協辦: 住建局
    答復日期: 2018-06-27
    答復內容:

    九三學社通州區委員會:

    貴委提出的“關于加快特色小鎮建設,助推地方經濟發展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首先感謝貴委長期以來對我區經濟發展工作的關心與支持。對于提案中所提及的問題,區發改委會同住建部門對我區特色小鎮建設工作進行了梳理,對提出的建議,進行了全面的落實。

    一、加快特色小鎮建設意義重大

    2016年7月由住建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三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后,國家各部委又陸續發布了多個推動特色小鎮建設的政策文件,同時各省也紛紛出臺文件,從政策上、資金上對特色小鎮建設加大支持力度。2016年底,江蘇省政府下發了《關于培育創建江蘇特色小鎮的指導意見》(蘇政發〔2016〕176號),確定了江蘇特色小鎮發展的總體要求、發展目標、創建路徑和工作機制。2017年10月南通市政府下發了《關于培育創建南通特色小鎮的方案》。特色小鎮之所以能夠受到國家和地方的高度重視,持續火熱,是因為它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一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抓手。特色小鎮在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背景下提出,通過發展特色小鎮可以促進、帶動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實現農民就地就業,從而推動新型城鎮化的發展。二是縮小城鄉差距。特色小鎮的建設可以帶動一大批村鎮的經濟發展和設施建設,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并為農民提供就業崗位,從而有利于縮小城鄉差距,促進社會公平。三是促進產業轉型和升級。特色小鎮的建設要求以特色產業為核心,借助特色小鎮建設的東風,原有特色產業的小鎮就可以實現產業轉型和升級,提高競爭力,同時原來沒有形成特色產業的小鎮通過打造特色產業則可以實現產業結構升級,提高產業發展水平。四是促進旅游業的發展。通過建設類型多樣、特色鮮明的特色小鎮使游客在出游時有了更多的選擇,滿足游客多樣需求,也促使旅游產品開發者在設計開發旅游產品時轉變思想,不斷推陳出新。此外,特色小鎮建設還有利于保護傳統文化和建筑、促進農民思想意識轉變、保護生態環境等重要的意義。

    二、我區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基本情況

    (一)主要做法

    為推進特色小鎮建設,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注重調研學習。2017年5月,區發改委組建了特色小鎮調研組,赴寧波開展了為期三天的特色小鎮調研活動,參觀了余姚機器人智谷小鎮、杭州灣濱海歡樂假期小鎮等,并聽取寧波市發改委分享特色小鎮推進的工作經驗,從中吸取了較好的經驗。二是注重考核激勵。為突顯特色小鎮創建工作的重要性,我區在2017年年底制定了《關于培育創建通州特色小鎮的實施方案》,并將特色小鎮建設加入全區“四個全面”年度考核中,權重1分。尤其在制定具體考核細則時,根據特色小鎮的內涵和創建要素制定了既切合實際又能緊扣目標的考核辦法,為年度工作推進奠定了基礎。三是注重跟蹤推進。2017年7月,南通市召開特色小鎮創建培育交流會,經過篩選,我區6家小鎮參與匯報交流。9月,區發改委特色小鎮調研組對6家申報市級特色小鎮的鎮(街道)進行了實地勘察和座談交流,掌握特色小鎮工作實質性進展,為下一步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奠定了基礎。

    (二)推進情況

    按照規劃引領、產業主導、融合發展、改革創新、生態立鎮、市場主體的思路,我區首批6個特色小鎮建設取得初步成效。

    江海數字小鎮。位于高新區科技新城,計劃總投資40億元,規劃面積3.8平方公里,定位于信息軟件、人工智能等研發孵化產業。目前,已落戶天津大學密西根大學聯合研究院、航天十二院軍民融合產業促進中心、紡織研究院、海工研究院等平臺,接待中心、數字貨幣產業園、智慧家居體驗館、數字航空體驗館等均已規劃到位,小鎮客廳建設已進入圖紙設計階段,人工智能基礎支撐、核心技術、應用層三個層面均有項目落地。三年內,小鎮將重點建設江海智匯園、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南通)國際交易中心、數字貨幣產業園、數字航空體驗館、數字小鎮生態建設五大項目。家紡小鎮。位于南通家紡城,規劃面積約2平方公里,以電子商務服務為重點,沿川姜鎮金浩路打造未來最具規模及影響力的家紡電子商務物流基地,發展成為國內知名的特色家紡電子商務街區。小鎮分五個區域,即市場集聚區、倉儲物流集聚區、商貿商務區、設計研發區和生活區。總投資6億元的中通物流蘇北轉運中心、總投資2億元的磨框四期安置房工程今年年底前開工,目前,小鎮正與國內大型企業積極洽談,尋求合作整體開發事宜。空港小鎮。位于興東街道,計劃總投資50億元,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定位于高端制造業,發展立足于興東機場和以機場為核心的航空運行、航空物流、航空制造、航空創意、航空物流等產業項目。目前,已有華夏、尊翔等業內知名航空企業落戶。航天果蔬小鎮。位于十總鎮,計劃投資22億元。小鎮立足于白鷺湖莊園和鎮區的農業基礎,以“航天育種示范基地”、“航天農業院士工作站”和“智能化葡萄園”項目為突破口,打造集科研示范、科普體驗、生態觀光、休閑旅游、采摘垂釣、健康度假、太空示范、商務接待、生鮮物流為一體的“航天果蔬小鎮”。目前,正在與北京三潤泰克國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國家航天育種成果轉化中心 、太空巡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接洽。田園小鎮。位于石港鎮,規劃面積約1.33平方公里,定位現代農業,周邊配套休閑娛樂、農業觀光項目。國學文化小鎮。位于東社鎮,計劃總投資50億元,核心區規劃面積0.6平方公里,以“天下書院”為核心,打造書聲、書趣、書香、書韻為特色的國學特色旅游小鎮。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貴委在提案中提出的建議,非常中肯,可操作性很強,我們進行了認真分析研究,準備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推動落實。

    (一)以整體聯動下好“一盤棋”。強化區發改委特色小鎮培育創建工作小組職責,具體負責全區特色小鎮培育創建工作的政策研究和工作推進。各鎮(區、園、街道)創建主體要按照工作任務目標建立相應的組織工作機制,順應特色小鎮建設新形勢,進一步完善和修編特色小鎮建設規劃和創建培育方案,推進培育創建。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要結合各自職能,統籌考慮特色小鎮建設、特色產業布局、生態環境建設、旅游產業發展、生態農莊建設等方面,研究制定“一鎮一策”扶持政策,指導和支持特色發展。

    (二)以產業思維塑造“特而精”。特色小鎮的本質是產業問題,核心是創新發展。圍繞力求“特而強”,不求“大而全”的產業導向,主攻最有基礎、最有優勢的特色產業,準確把握好各特色小鎮產業發展的特征,以培育產業集群為抓手,強化特色產業項目招引,壯大特色產業規模,打造產業特色鮮明、集群效益明顯、經濟總量可觀的特色小鎮。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建成省級特色小鎮1家、南通市級特色小鎮2家。

    (三)以政策保障破解“要素難”。對列入省、市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的,在財政資金、用地保障、投資融資引進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強化財政扶持,支持相關鎮(區、園、街道)設立特色小鎮建設專項資金,加大對特色小鎮基礎設施和產業示范項目的支持力度;強化土地保障,用足用好省市區各類土地保障政策,強調優化增量、盤活存量、用好流量、提升質量;鼓勵人才引進,對特色小鎮建設亟須的高端人才、特殊人才,優先享受各項人才政策。

    (四)以思路創新化解“運營難”。特色小鎮的運營是將所有的功能要素通過不同的方式方法,把各類資源進行綜合運用疊加落地的過程。注重開放式招商引進運營團隊,積極探索采用特色小鎮PPP模式,以特色小鎮項目為合作載體,讓實力較強的企業參與到項目建設中,實現政府建設特色小鎮的目的,同時為社會資本帶來一定的投資回報率,實行創新共享。以大數據探索“新模式”,探索運用新技術,將大數據、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手段,改進管理,預測市場,推動經營。

    (五)以生態文明提升“高顏值”。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特色小鎮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堅持以“263”專項行動的黑色水體治理為抓手,推進各鎮污水管網的建設和污水處理廠的提標升級改造工程,使特色小鎮更生態、更宜居,老百姓的幸福感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同時進一步突出“一鎮一品、一鎮一風格”,推進建設“高顏值”特色小鎮。

    感謝您們對特色小鎮建設的關心和支持,并懇請您們今后一如既往對我區特色小鎮建設多提寶貴意見!

    南通市通州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18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