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bd id="gic4o"></kbd><ul id="gic4o"></ul>
    <strike id="gic4o"><s id="gic4o"></s></strike>
    <ul id="gic4o"></ul><strike id="gic4o"></strike>
  • <samp id="gic4o"><tbody id="gic4o"></tbody></samp>
    建議/提案提出者: 邱訓忠 建議/提案號: 006
    標題: 關于加強科技教育,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的建議
    建議/提案內容:

    為全面推動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早在2006年國務院就頒布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要求通過科學技術教育、傳播和普及,盡快使全民科學素質在整體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在提高全民族科學素質行動中,青少年學生是重點人群。青少年時期養成“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習慣,對于人的一生發展將具有重要影響。提高青少年科學素質行動是保障“科教興國”戰略順利實施的基礎性工程,對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州歷來崇文重教,區委、區政府秉持教育優先發展理念,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為促進我區科技教育,提高學生素質,我提出如下建議:

    一、加強科技宣傳,創建科學教育特色學校

    在科學技術日益昌明的時代,科技教育己經成為推動學校教學改革和教學效益增長的強大引擎。營造科技氛圍,培養科技人才既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學校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為使科學教育深入人心,把開展科學活動變為師生的自覺行動,學校要充分發揮校園“新聞媒體”的作用,加大宣傳力度,組織全校師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見》以及江蘇省《關于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見》、《江蘇省科普工作“九五”計劃綱要》和《江蘇省科學技術普及教育大綱》等文件。建立了科學教育管理組織,加強了科學管理工作,健全了科學教育網絡。根據學校實際,利用校園廣播臺開設每周一次的《科普天地》欄目;利用主題班會課播放科技錄像,組織科技社團拍攝校園科技節新聞和學生小發明、小制作、小創造的成果;利用校刊刊登學生撰寫的科技文章;利用“國旗下講話”、主題班會、演講比賽等形式營造濃郁的宣傳氛圍。學校要設立學校科教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副校長任副組長,教科室、教導處具體組織實施,各學科骨干教師兼任興趣活動小組輔導員。制訂活動計劃,規范評估機制,設立專項基金,以表彰、激勵在科技教育中進行創造性勞動或有突出表現的師生。

    二、重視人才培養,增強科技教學能力

    學校科學技術教育的快速發展得益于一支高水平的專兼結合的科技輔導員隊伍。學校要面向社會聘請一批長期從事科技教育并取得顯著成績老科技工作者作為學校科技教育活動的顧問,并在校內選拔一批年輕,有朝氣,思想活躍,善于學習和接受新事物的教師參加航模、天文、計算機軟件、科技創新等方面的培訓,逐步形成一支學校科技教育工作的骨干隊伍。學校要經常邀請教科相關部門的專家來校講學。各教研組也積極開展探究性校本課程的實驗、開發和研究,并以培養具有科學素養的“通適性”人才作為科學教育核心目標,注重把培養科學素養、技術素養和人文情懷有機地融入科技活動中。通過活動的開展使全校教師的科學素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也為今后在更大范圍更深層面上深入開展科技教育活動做好了必要的儲備。

    三、立足課堂教學,提高科學教育效能

    科學教育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科學教育課程體現著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及其發展要求,反映了學校科技教育的水準。學校要堅持以課堂教學為科普教育主渠道,將科學教學列入課表,開設科普選修課和技能活動課。為形成學校科學教育體系,學校要求各學科,特別是勞技、信息技術、自然科學等學科結合自身特點,把科學教育的思想、教育目標融入到學科教學之中,深挖教材中蘊含的科學技術因素,充實提高科普、科技教育含量。依據《指導綱要》中的要求對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等學科教學進行了補充和完善。學校實行教科書、校本課本和學生自選課外讀物的多元科普教材;建立課堂教學、科普報告(講座)、社會考察多類型的教育載體,推行教師、社會專業人員和學生自我教育的多邊教學活動,開展課堂教學、實驗操作、興趣小組、知識競賽和社會實踐多類型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自薦性和靈活性。

    四、拓寬教育渠道,搭建科普活動平臺

    圍繞“主體發展,參與實踐,創造研究”的教育原則,學校要提出青少年科學教育活動要以提高學生科技素養為目的,通過科技活動的內容和科技與社會的聯系來加深青少年對科學技術的理解。為使科學教育真正富有實效,學校要組織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學校要每年舉辦一次科普宣傳周活動、每兩年舉行一屆校園科技節活動,定期聘請專家來校作科普報告,每學期舉辦一次科普知識競賽,并組織學生參加小制作、小論文、小創造“三小”活動,以此作為激發學生創造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的重要途徑。

    學校要著力開設研究性學習和實驗課程。在研究性學習中,學校要有意識將它與科學教育相結合,有針對性地設計與環保、生態教育、社會熱點、宣傳科學破除迷信等相關的課題。這些課題學生的參與熱情會很高,要求學生利用節假日、課余時間,深入社會、工廠企業、訪問專家、上網搜索、進圖書館、閱覽室查閱等。學校還要組織學生們去消防隊、農科所、熱電廠等參觀,組織他們走上街頭向市民宣傳科普知識,散發學習材料。這些活動的開展既讓學生了解學習很多課堂上沒有的知識,又會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養他們科學態度和方法以及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

    承辦單位: 主辦: 南通市通州區教育體育局 協辦:
    答復日期: 2019-07-01
    答復內容:

    邱訓忠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科技教育,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的提案收悉。謝謝您對通州區科技教育的關心、支持、厚愛。對此我們高度重視,進行了專題研究。現答復如下:

    關于加強科技教育,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的建議,2018年通州區科協和教育局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通科協〔2019〕7號)文件,對加強全區中小學科學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2018年12月,通州區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進行了換屆,選舉產生了新一屆理事會,充實了隊伍,明確了職責,目前協會工作開展正常。

    2018年,我區啟動了青少年科技創新政府獎的評審工作,經推薦申報、資格審查、專家評審、評審委員會審定、公示等程序,首屆通州區青少年科技創新政府獎評審圓滿完成,共有9名學生獲獎。

    區科協目前已購買了由合肥磐石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流動科普館展品,展品由24件組成,分別為最速降線、雙曲狹縫、方輪車、滾出直線、磁力轉盤、激光琴、手搖發電、無形的力、小球的足跡、椎體上滾、聽話的小球、看誰滾得快、空中成像、穿墻而過、窺視無窮、一筆畫、液晶玻璃、會導電的布、意念彎勺、太陽能發電、曲柄滑塊機構、常用減速機構、槽輪機構、異性齒輪。以上展品均為互動性展品,可以到各中小學巡回展示,基本能滿足學生們的需求。

    另每年科普宣傳周和全國科普日期間,區科協將邀請中國科學院老專家講師團專家,到相關學校開展“院士專家進校園”活動,為廣大師生作高端科普講座。

    專此答復,如有不妥,敬請批評指正。

    南通市通州區教育體育局

    2019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