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提案提出者: | 曹莉萍 | 建議/提案號: | 52 | |
標題: | 關于實行二胎政策后進一步加強健康干預的建議 | |||
建議/提案內容: | 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修正案》,明確國家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的政策實施以來,我區群眾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很多家庭選擇生育二胎,其中不乏大齡夫婦。而高齡孕產婦(35歲以上)易出現意外流產、宮外孕、孕產期并發癥、胚停等現象,嬰兒出生后畸形率也要高出許多。究其原因,主觀上因為已經懷孕生產過,在產檢方面沒能足夠重視,客觀上存在夫妻雙方身體素質下降,知識欠缺等眾多原因。這一情況不僅影響孕產婦本人的身心健康,也使家庭和社會增加較多的負擔。為此,加強健康干預顯得尤為必要與緊迫。 |
|||
承辦單位: | 主辦: | 衛健委 | 協辦: | |
答復日期: | 2019-07-08 | |||
答復內容: | 曹莉萍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實行二胎政策后進一步加強健康干預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我區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緊緊圍繞省、市婦幼健康服務相關目標要求,結合我區婦幼健康工作實際,依法加強母嬰健康行業監管,優化婦幼健康服務體系,完善婦幼健康服務功能,注重婦幼人員隊伍建設,大力普及婦幼健康科普知識,不斷提升了我區婦幼健康綜合管理能力,以更好地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婦幼健康服務需求。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及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育齡婦女平均妊娠年齡和生育年齡推遲,高齡孕產婦人數比例增加,高危孕產婦人數也相應增加,因此妊娠風險防范刻不容緩。鑒于此,我區衛健委高度重視孕產婦健康管理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有關母嬰安全保障工作要求,并按省、市統一布署要求,于2017年初順利完成了區、鎮兩級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資源的優化整合,實現了資源的優勢互補和服務工作的整體融合。同時,不斷創新模式、優化流程、挖掘潛能、提高質量,切實保障母嬰安全,確保全面兩孩政策順利實施,近年來,主要采取了以下工作措施: 一、大力推進婦幼健康三級網絡建設,夯實工作基礎。我委高度重視婦幼健康機構建設,將婦幼健康機構納入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根據工作實際,本著以人為本、方便群眾的原則,建立了區、鎮、村三級婦幼健康服務網絡體系,形成了分工合理、密切協作、逐級指導的完善婦幼健康服務網絡。明確了村級進行孕早期健康管理服務動員;鎮級進行早孕建卡、建檔,孕期健康管理(除開展各項檢查外,還包括孕早期對孕婦健康狀況進行評估、是否適合妊娠的評價。孕中期對孕婦健康狀況和胎兒生長發育情況評估指導,識別需要做產前診斷和需要轉診的高危重點孕婦。孕晚期開展孕產婦自我監護方法,促進自然分娩,以及孕期并發癥、合并癥防治指導等);區級進行孕產婦健康服務過程監管、指導、質控、考核,從而促使村、鎮、區級醫療機構共同履行對孕產婦健康管理全程服務職能。同時,我區還進一步更新完善婦幼健康信息化系統,繼續實施憑CPU卡免費進行孕期、產前、產后訪視及兒童常規體檢等服務模式,實現了村、鎮、區網絡全覆蓋,做到信息互通、數據共享、服務規范、流程便捷。按省、市要求,我們每月還做好“婦幼健康重點工作統計月報表”的信息上報工作,要求各相關醫療衛生機構對全區孕產婦情況,包括高齡孕產婦數、高危孕產婦數、二胎人數等信息進行每月一次上報,以便于全面掌握孕產婦情況,制訂相關干預措施及應對辦法。 二、全面實行孕產婦健康分級管理,切實規范服務 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孕產婦人數增多,尤其是高齡高危孕產婦人數的增多,同時為進一步落實省、市醫改工作要求,推動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上下聯動,逐步完善基層首診、分級服務、雙向轉診的婦幼健康服務分級診療模式,進一步促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不斷提升婦女健康保障水平,我區對孕產婦實行分級服務管理,強化首診醫療機構妊娠風險篩查責任,加強生育前咨詢與服務,設立“再生育咨詢門診”和“高危孕產婦門診”,首診醫療機構對首次就診建檔的孕產婦進行妊娠風險篩查,并將篩查結果記錄在孕產婦保健手冊及相應信息系統中;嚴格落實高危妊娠分級管理制度,將妊娠風險篩查為陽性的孕產婦主動轉診到開展助產技術服務的二級以上醫療保健機構,二級及以上醫療保健機構對風險篩查為陽性的孕產婦進行妊娠風險評估分級,按照風險嚴重程度,實行5色分級管理。我區醫療機構對不屬于本機構管理范圍的高危孕產婦,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按分類和分級進行有序轉診,同時做好跟蹤隨訪工作。實施孕產婦健康分級管理工作優化了婦幼健康服務流程,提高了婦幼健康技術服務資源利用效率,有效地保障母嬰健康。 三、積極開展出生缺陷綜合防治干預,保障人口素質。為進一步加強我區出生缺陷綜合防治工作,減少出生缺陷發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我區不斷規范出生缺陷綜合防治項目管理工作,全力推進,深入開展三級預防措施,全面落實婚前、孕前、孕產期和新生兒保健服務系列出生缺陷綜合防治措施。 一是規范實施免費婚孕檢工作。區婦計中心進一步完善免費婚孕檢一站式服務模式,更新婚孕檢數字化信息系統;進一步優化運行機制,推行預約檢查和每月第二個周六固定加班相結合的便民服務方式;進一步強化宣傳教育,充分發揮計生服務網絡及婚姻登記窗口作用,開展孕前優生知識宣傳及健康咨詢,不斷提高公眾對孕前保健服務的認知程度,營造了項目實施的良好社會氛圍;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做到風險評估專業化、咨詢指導職業化、跟蹤隨訪系統化,推動服務質量的持續改進。2009年6月實施免費婚孕檢以來,通過多措并舉,取得了明顯成效。 二是加強葉酸增補項目管理工作。我區在借鑒兄弟縣區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反復研究,明確工作職責,調整工作模式,完善工作流程,全面加強了組織發動、宣傳教育、藥品發放、隨訪調查等環節管理,采取鄉村醫生入戶調查與區鎮信息反饋相結合的方式,強化目標人群搜索,有效提高了待孕、早孕人群葉酸服用率。同時,進一步完善更新葉酸發放軟件,利用婚孕檢信息系統,及時反饋目標人群信息及服用葉酸人員情況,實現與婦幼健康服務信息系統對接,做到初次服用、二次補發、追蹤隨訪等信息共享,加強了葉酸增補項目管理工作,有效減少了神經管缺陷兒的發生。 三是積極推行產前篩查工作。產前篩查對孕婦進行懷有某些先天性異常胎兒“危險”程度篩選,以預防和減少唐氏綜合征及先天性神經管畸形等出生缺陷。一直以來,我區高度重視并能規范做好孕婦產前篩查工作。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高齡孕產婦增多,35歲及以上的孕婦屬于高危人群,懷唐氏綜合征胎兒等出生缺陷的風險率呈倍數增加。為了保障母嬰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根據“南通市產前篩查工作實施方案”文件精神,自2015年以來,我區產前篩查工作統一由南通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承擔標本收集和檢測,我區各助產機構負責標本采樣和數據采集,積極配合市婦幼保健院做好產前篩查工作。各助產機構嚴格按技術規范要求,規范工作流程,按“宣傳告知——知情同意——采集標本——貯藏運轉——標本檢測——結果反饋——陽性隨訪——復查治療”流程,做好相關環節工作。目前,我區產前篩查工作實行了全覆蓋,據統計,全區產前篩查率逐年提高,出生缺陷發生率呈逐年下降趨勢。 四、大力宣傳普及孕產婦健康知識,促進自我保健。 我區以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為龍頭的各衛生醫療機構在工作中注重分層次、全方位的婦幼衛生健康知識宣傳。充分利用不同科普宣傳日,以宣傳《母嬰保健法》為主線,以普及婦幼衛生知識為重點,走上街頭,深入社區,通過義診、講座、贈送健康教育處方等形式,全面開展高齡孕產婦健康教育及健康促進。特別是通過新婚學校、婦科門診孕前保健服務、每月一期的孕婦學校對孕婦,尤其是高齡孕產婦進行科學備孕、孕期保健、風險防范、安全分娩、優生優育、如何保持良好心態等系列知識進行重點宣傳,并發放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資料。同時,我們還進一步加強與媒體的溝通與合作,利用電視、廣播、報刊、婦幼健康微信公眾號,廣泛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普及孕育健康知識,提升群眾健康素養。通過多渠道、廣覆蓋、全方位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不斷增強廣大婦女及家人,尤其是高齡孕產婦和配偶的健康保健意識和風險防范意識。 五、多措并舉加強孕產婦健康管理,提升服務質量。 近年來,我們將“強化產科隊伍建設與能力提升”作為推動母嬰安康工程的重點工作來抓,并結合婦幼健康服務年創建工作,相繼開展了“婦幼健康服務技能大競賽”、“產科急救大演練”、“產科病歷書寫大評比”、“婦幼健康業務大培訓”等活動,不斷提高產科技術服務整體水平;同時,我區認真貫徹上級要求,積極推進婦幼健康醫聯體建設,區級婦幼健康服務機構加入市婦幼健康專科聯盟;同時建成了由通州區人民醫院牽頭,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婦產科,以業務協作為紐帶、具有醫聯體性質的區婦幼健康產科聯盟,依托通州區人民醫院,組建了孕產婦、新生兒危急重癥救治中心,開通轉診綠色通道,提升基層孕產婦健康服務能力和效率,打造聯盟內婦幼健康產科服務同質化提高平臺,推進婦幼健康產科服務標準化、系統化、一體化,努力提升我區婦幼健康產科管理水平,積極應對高齡孕婦妊娠風險。同時,暢通高危孕婦建檔、轉診綠色通道,不斷強化新生兒危急重癥救治能力,確保母嬰健康。 在此,對您提的寶貴建議表示感謝,并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工作,以促進我們的工作取得更大進步。 南通市通州區衛生健康委員會 2019年7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