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bd id="gic4o"></kbd><ul id="gic4o"></ul>
    <strike id="gic4o"><s id="gic4o"></s></strike>
    <ul id="gic4o"></ul><strike id="gic4o"></strike>
  • <samp id="gic4o"><tbody id="gic4o"></tbody></samp>
    建議/提案提出者: 瞿寶祥、黃永清 建議/提案號: 69
    標題: 關于加快農村生活污水設施建設運行的建議
    建議/提案內容:

    生態宜居是對廣大農村地區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的總要求,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農戶水沖式廁所和生活洗滌用水大量增加,部分村莊的污水因為收集處理設施不完善等原因而進入環境水體,影響了農村水環境。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有效解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存在問題  

    近年來,我區開始在部分村居試點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工作,但總體說來,此項工作推進速度不夠快,效果還不明顯,老百姓的主觀感受還不深刻。試點村雖然建有污水處理設施,也鋪設了一定距離的污水收集管網,但受制于農村居住分散的原因,村級污水處理設施的服務范圍和覆蓋半徑普遍較小,分散居民點的生活污水沒有得到完全收集,導致村級污水處理設施存在“吃不飽”現象;從處理技術來看,村級污水處理設施有一定程度的處理效果,但村級污水處理設施進水量、進水水質與設計值還有差距,實際運行負荷不高,給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帶來一定的困難。農村污水處理設施處理規模一般較小、數量較多且高度分散,因此難以為每個處理站配備足夠的專業運營維護人員,村級污水處理設施建成后大部分交由社區和村委會管理。一些村級污水處理設施由于缺乏專業化運營管理隊伍,正常運行受到一定影響。  

    二、對策建議  

    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一項標志性工程,是美麗鄉村考核的重要指標,也是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必不可少的投入。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1.規劃先行,確保治污工作有序有效進行。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應堅持規劃先行,科學治污,確保整治有效。要依托村鎮總體規劃和水環境規劃、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以及排水專業規劃,在完善各鎮農村村莊保護和布點規劃的基礎上,制定村莊污水治理專項規劃。在規劃總體方案確定的前提下,按照一次規劃、分期實施的原則,兼顧整體性、科學性、系統性,確定年度整治內容,并做好與遠期銜接,確保整治有序。實踐中,堅持“廠網并舉、管網先行”,盡量避免污水處理設施因吃不飽導致的利用率低、投資浪費的問題。

    2.科學分析,統籌確定生活污水收集模式。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建議按照“接管優先、其次集中、最后分散”的總原則予以實施。對于靠近城區、鎮區的村莊污水宜優先納入城區、鎮區污水收集處理系統,經污水干管送入城鎮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相鄰村莊考慮合建一座規模適宜的污水處理設施,節省投資運行費用,同時可以保證進入設施的污水量;不滿足以上條件的再考慮單獨建設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就地處理。合理確定納入城鎮污水處理系統、適度集中以及就地處理模式的比例關系,對污水管道和處理站等布局和規格進行合理選擇。通過農民集中居住、村莊道路建設等措施推進農村污水處理系統建設,在集中居住點推進相對完善的污水管網系統建設,力爭做到生活污水應收盡收。

    3.多方比選,選擇合理生活污水處理工藝。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藝選擇建議按照“因地制宜、簡易實用、水質穩定、經濟可行”的原則,綜合考慮投資規模適度、處理效果穩定可靠、管理維護方便、運行費用合理等因素,結合實地情況和出水標準,充分進行技術經濟比選,優先選用無人值守、全自動化,抗水質水量波動、處理效果好,能耗低的工藝技術,確保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能起到實效。同時,在工藝選擇過程中,也要適當兼顧近、遠期水質標準的提升需求,盡量避免投資浪費。

    4.加大投入,建立可持續性運行管理機制。  

    健全完善“政府引導、市場主體、社會參與”的多元投入機制。一方面,建議區、鎮財政劃撥專項經費,保障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日常運行維護,避免“建得起,維護運營不起”的現象。同時,在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的同時,引入市場化運營機制、適度收費、完善補償機制等途徑,保障污水處理設施長期穩定運行。有條件的,可以打包轄區內一定規模的分散性污水處理設施,通過市場化招標,引入具備專業運行能力的第三方參與運行,提升運行管理水平。

    5.全民發動,營造全社會治污良好氛圍。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項民生工程、社會工程,事關全體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需要全民的積極配合,也更需要全民參與監督和管理。建議工作中堅持典型引路,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要讓農民群眾看到水清岸綠的良好環境能夠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從而取得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激發全民參與治污的責任感與積極性,破解“政府拼命干、群眾站著看”的難題,努力變“政府治污”為“全民治污”,最終使得農村生活污水工程建設工作平穩、扎實、順利進行。

    承辦單位: 主辦: 住建局 協辦: 生態環境局、財政局
    答復日期: 2019-05-24
    答復內容:

    瞿寶祥、黃永清委員:

    您們提出的《關于加快農村生活污水設施建設運行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將有關建議答復如下:

    一、全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群眾對環境改善需求的不斷提高,多年來,我區城鄉生活污水治理事業從無到有,從點到面,從城市到鄉鎮,再到農村不斷延伸,不斷發展,初步完成了全區城鄉生活污水治理體系的建立,全區城鄉生活污水治理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特別是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領域,通過“覆蓋拉網式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試點”工作的開展以及“236專項行動”的實施,我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快速發展。截止去年底,全區121個行政村138個集居點實現了生活污水的治理,累計新增0.54萬噸/日生活污水處理能力,新建管網100余公里,實際投入資金超過7000萬元。

    二、全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設計劃

    根據污染防治攻堅考核要求,到2020年,全區所有行政村實現污水治理的覆蓋率應達到90%以上。對此,2018年,經研究,區政府制定了《通州區鎮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2018-2020)》的三年行動計劃。通過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將累計投入超過4600余萬元,對剩余的行政村全面開展生活污水治理。屆時,全區將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的全覆蓋。

    三、當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領域內存在的一些問題

    當前,全區正在加緊推進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研究制定了行動方案,出臺了相關政策,一部分村莊(集居區)生活污水得到了有效治理,但正如你在提案中所說,當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推進速度不夠快,百姓的主觀感受還不明顯。究其原因,一方面,農村污水治理設施建設基礎薄弱,歷史欠賬多。截止到2018年,全區雖然完成了121個村(居)的生活污水治理,但僅是在121個行政村(居)中,對占比極少的138個集居點,7100余戶農戶開展了生活污水治理,對照全區農村實際情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僅處于起步階段。另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鄉鎮區域規劃的不斷調整,全區留有很多區域較大、人口集聚度較高的撤并鄉鎮,這些撤并鄉鎮多數還沒有完成生活污水的收集治理,污水直排河道,對周邊水環境質量的影響十分突出;另一方面,長效管理機制缺失。多年來,全區鎮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形成了多頭參與、多部門實施的局面,特別是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有鎮村自建,有環保牽頭實施,也有住建牽頭實施,質量參差不齊,標準無法統一。同時,設施建管分離,有人建,無人管的現象較為普遍。現有的138個村莊(集居點)污水治理項目中,除去年我局實施的20個項目明確了運維管理單位,明確了運管時限,其余均由項目所在地村居自行管理運行。管理機制的缺失,勢必影響設施設備的正常運行。第三,項目建設資金龐大,籌措較為困難。根據《通州區鎮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2018-2020)》的行動計劃,三年內,將投入近6億元,對全區鎮村污水實施治理,其中僅用于農村項目建設的資金超過0.46億元。如果對全區農村4.8萬戶住戶開展污水治理(原通州區鎮村污水治理PPP項目可研報告中確定的治理數),資金投入約8.64億元(按照每戶1.8萬計算)。若對全區22個撤并鄉鎮開展污水治理,資金投入約1.1億元(按每個鎮500萬元計算)。僅此兩項,總投入約9.74億元,資金需求十分龐大,籌措比較困難。

    四、下一步打算

    針對上述所述問題,作為行業管理部門,我局有一個比較清醒的認識,前兩年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特別是2017年下半年,為徹底改變全區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被動局面,克服資金短缺的困難,我們啟動了全區污水治理PPP項目,意在通過PPP項目的實施,實現全區鎮村污水治理項目的統一建設、統一運營、統一管理。后因種種原因,項目暫緩。在此情況下,我們調整思路,制定相應的措施:

    一、盯住基本要求,補齊全區污水治理領域的各項短板。

    現階段,要立足實際,緊緊圍繞污水治理領域內的基本要求,對照省市目標任務,迅速補齊各項短板。一方面,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計劃。2018年下半年,按照省市下達的任務目標,根據實情,依托規劃,研究制定了《通州區鎮村污水治理實施方案(2018-2020)》3年行動計劃。將在2年內必須完成的各項目標任務逐年、逐項分解,做到任務明確,責任落實;另一方面,要狠抓工作落實,全力推進項目建設。通過倒排工期,制定項目推進計劃,明確工作時間節點,并采取每月通報工程進度,每兩月召開項目推進點評會方式,全力推進項目建設,確保年度計劃保質保量完成。

    二、探索新模式,努力破解全區污水治理領域的困局。

    面對當前全區污水治理領域中資金短缺、技術力量匱乏、管理缺失的困局,積極探索新模式、研究新思路。2018年底,經過前期多輪磋商,區政府與中廣核環保產業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計劃通過引進社會資本、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共同推進全區污水治理工作,最終實現全區供排水一體化、城鄉一體化、廠網一體化管理模式,實現全區鎮村污水治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營、統一監管的“四統一”目標。

    三、進一步深入開展全區鎮村污水治理的研究工作,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計劃,有步驟、分階段把全區鎮村污水治理更廣泛的區域延伸。

    針對即便全面完成省市考核目標任務,全區仍有廣大農村以及撤并鄉鎮需要開展污水治理的現狀,下一步將充分開展項目建設前期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計劃,并結合水務一體化的推進有步驟、分階段統一實施,力爭在今后的三到五年內,實現農村生活污水得到治理的人口比例達到60%以上,全面改善全區水環境質量,提升人居環境水平。

    感謝您們對我局工作的關心、理解和支持!

    南通市通州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2019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