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提案提出者: | 曹偉 | 建議/提案號: | 53 | |
標題: | 關于培育高質量新生代民營企業家,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的建議 | |||
建議/提案內容: | 一、民營經濟對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 |
|||
承辦單位: | 主辦: | 區發改委 | 協辦: | |
答復日期: | 2019-06-25 | |||
答復內容: | 曹偉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培育高質量新生代民營企業家,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建議》的提案收悉,所提建議很有見地,對我們今后開展工作很有幫助和指導作用。對此,我委非常重視,現答復如下: 近幾年,通州民營經濟得到長足發展,成為推動全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產業規模平穩增長。2018年,全區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超760億元,占GDP比重超60%,入庫稅金77.9億元,同比增長11.7%。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實現增加值301.1億元,同比增長11.1%。產業質量不斷提高。截至2018年末,通州民營經濟三次產業比例由2013年的5.3:54.6:40.1調優為4.8:48.85:46.35。個體經濟加快發展。截止2018年底,個體工商戶累計達8.9萬戶,當年新增12119戶;私營企業累計達2.6萬戶,當年新增4432戶;從業人數16.8萬人,當年新增1.9萬人。全年新增民營小規模納稅人4512戶,新增民營一般納稅人1994戶。私營企業注冊資金達到2297.08億元。轉移農村或城鎮富余勞動力1.4萬人,吸納就業人口比例超90%。近五年,全區民營經濟單位數量增加了1倍,注冊資金增長超2倍。 一直以來,區政府高度重視民營企業發展,積極采取政策措施,在政策扶持、人才培養、創新培育等工作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民營企業的提速發展,努力打造一個健康良好的營商環境。 一是強化政策扶持。我區先后制定了10多項與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相關的政策文件,建立了科技創新、人才開發、產業發展、服務業發展、商務發展、金融扶持產業發展等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六大專項資金,初步形成支持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和新興產業創業投資的產業扶持政策體系。本月即將出臺通州區《關于落實省、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的行動方案》、《通州區關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落實稅收減免,2018年全區企業享受各項稅收優惠減免40.13億元,其中落實民營企業稅收優惠24.34億,占比達60.65%,51戶民營企業實行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退稅1.22億元,5273戶民營企業因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減稅8555.8萬元。 二是強化企業創新培育。近幾年,企業服務平臺搭建取得新成效,已建成4家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國家級以上眾創空間,在孵企業500多家;積極開展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基地工作,2018年,江海智匯園被評為省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全區深入實施創新發展驅動戰略,為企業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2018年,全區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1072億元,占規模工業比重達53.7%。實施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工程,打造區域創新的“心臟”和“引擎”,培育了四方冷鏈、江海股份、東源電器等一批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強的民營領軍企業,為帶動企業創新發展注入強大動力。為加快培育中小企業,我區積極推進省專精特新產品和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2018年新增隱形冠軍企業2家(海星電子、四方冷鏈)實現零的突破。企業上市步伐不斷加快,截止2018年末,全區8家民營企業實現上市,9家民營企業在“新三板”掛牌,30家民營企業在省股權交易中心掛牌。 三是強化民營企業家培養。近幾年,通州區積極營造企業發展的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早在2014年,我區就明確了“堅苦自立、創新致遠”的通州企業家精神,近幾年在營造企業家爭先創優氛圍上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江蘇金太陽紡織科技的袁洪兵、創斯達集團的劉佳炎、南通四建的耿裕華被南通市表彰為2016年度“三名”企業家,綜藝集團的昝圣達被表彰為“十大通商人物”;韓通重工的張華、恒科新材料的柳敦雷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制造業技術創新帶頭人四方科技的黃杰董事長獲評2017年度南通市“三名”企業家,四建集團的耿裕華、江海電容器的陳衛東、綜藝集團昝圣達、四方科技的黃杰、紫羅蘭的陳永兵獲評改革開放40年南通優秀民營企業家稱號;南通海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健獲得2018年度南通十大杰出通商人物。 四是積極開展企業培訓工作。去年以來,我委共組織44民營家企業參加市舉辦的5個批次的中小企業管理培訓講座;組織了四方冷鏈、江海電容器、海星電子、金太陽紡織4家企業赴浙江大學參加了“南通新時代下轉型升級專題”研修班,幫助企業家適應經濟新常態、拓寬企業經營者視野,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去年5月組織10家企業參加南通市人行組織的小微產品政策宣講會;主辦了區發改委企業財稅管理業務知識講座,全區共300多家企業參加了此次活動,受到了企業財務人員和鄉鎮的一致好評,為企業發展提供理論學習和研究平臺。 我區民營企業家大多白手起家,其企業家隊伍具備良好的意志品質、執行效率和個人魅力,為企業從初創到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但對照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我區的民營企業整體還存在經濟總量不大、整體實力不強、傳統行業占比較重、抗市場風險能力較弱、可持續發展不足等短板。追本溯源,是部分民營企業家受到“小富即安、小成則滿”的思想束縛,駕馭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的知識儲備不足、發展潛力不強,經營管理過程中缺乏戰略思維、更高境界,從而制約了企業進一步做強做優、提質升級的空間。下一步在進一步培育通州高素質新生代民營企業家方面,我委將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建立民營企業長效服務機制。設立民營企業服務中心,定向發布信息,定點開展服務,牽頭相關部門建立長期聯絡制度,為民營企業提供各類政策咨詢、服務,對企業實行分類分層次建檔立卡,根據企業的類型、條件和需求,定期了解情況;大力開展“服務企業百日行”活動,建立掛鉤聯系制度,掛鉤聯系領導要主動協調,跟蹤服務,凡是民營經濟發展中遇到的重大突出問題,即時匯總上報,主動服務、靠前服務、積極作為,切實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幫助企業做好創新轉型、項目推進、金融支持等方面的工作,定期為企業解決一些面上的重點問題;構建新型政商關系的要求,在守住“清”的底線的同時,拿出“親”的實招,秉持一顆“公心”,敢于接觸民營企業,熱心與企業家交朋友,理直氣壯地幫助企業解決困難,真正做到“無事不擾、有求必應”。 二是培育民營企業內生動力。推進企業信息化項目建設,提升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在全區企業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促進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智慧型企業創建和中小企業信息化能力提升。支持民營企業實施以新工藝、新裝備、新技術、新材料推廣應用為主要內容的技術改造,提升質量品牌、優化產品結構,推動民營企業進一步轉型升級。通過集群式創新、合作創新、協同創新等路徑提升民營企業創新能力,圍繞壯大一批龍頭企業,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隱形冠軍”和“單項冠軍”,盡快形成擁有核心競爭力、具備特色優勢的企業集群;積極培育江蘇省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和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鼓勵民營企業積極與在蘇高校、科研院所構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合建立研發機構,共同承擔重大科技項目,以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方式提升自身企業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不斷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切實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增強我區民營企業的國內外市場競爭力。 三是強化企業家隊伍建設。大力弘揚“堅苦自立,創新致遠”的通州企業家精神,積極倡導奮發進取、敢為人先、不懼失敗的人文精神,努力營造尊重創新、鼓勵支持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加強企業家隊伍培養。把企業家尤其是新生代企業家的培育納入政府人才培訓整體規劃,從優秀企業家、中青年企業家、企業家后備人才三個層面,梯次培養各類創新創業人才,采取政策激勵、高端培訓、重點扶持等措施,不斷提高企業家的創業創新、資本運作等能力,努力培育一支精通現代管理、勇于開拓創新的企業家隊伍。營造崇尚創新開拓的實干氛圍,大力弘揚“工匠精神”。積極開展工匠評選表彰活動,讓工匠成為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先行者、引領者。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堅決打擊侵犯民營企業產權的行為,保護好民營企業家的人身和財產安全;開展政務失信專項治理,對企業的承諾不折不扣兌現,切實防止“新官不理舊賬”。 四是實施民營企業培訓計劃。組織企業家和創業者學習新常態下組織推進工業經濟的新理念、新思路,為企業家和創業者提供實用有效的培訓與管理咨詢解決方案;組織企業參與各類產業協作配套對接會,為企業供需雙方提供對接平臺。組織重點企業家到先進地區學習發展總部經濟、服務制造化、智能制造、做大做強的好做法好經驗,不斷提升民營企業創新素質,增強民企發展后勁。 感謝您對我區民營企業工作的關心,并懇請您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和幫助我們的工作,對我區經濟工作多提寶貴意見。 南通市通州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19年6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