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bd id="gic4o"></kbd><ul id="gic4o"></ul>
    <strike id="gic4o"><s id="gic4o"></s></strike>
    <ul id="gic4o"></ul><strike id="gic4o"></strike>
  • <samp id="gic4o"><tbody id="gic4o"></tbody></samp>
    建議/提案提出者: 王海兵 建議/提案號: 231
    標題: 關于打造“通呂運河-通州高中”張謇生態旅游綠色廊道的建議
    建議/提案內容:

    張謇先生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是通州的重要歷史文化源泉和寶藏。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稱贊清末民初的張謇是愛國企業家的典范,年底又專程參觀張謇生平展陳,高度肯定張謇先生興辦實業、造福鄉梓、幫助群眾的事跡。
      當前,我區高度重視傳承和弘揚張謇企業家精神,積極推動張謇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開發和利用,持續開展張氏宗祠、張氏墓祠、張謇祖居的修建修繕工作。區委十三屆七次全會還專門作出部署要求。但是,我區幾處張謇歷史文化遺存地方小,有的比較偏僻,分布散亂,與城市建設結合不夠緊密,難以形成整體影響力,對比海門等地還有較大差距。
      一、打造張謇生態旅游綠色廊道的意義
      結合通呂運河整治等工程,整體統籌和適度改造綠色屏障和小公園、小游園等資源,量入為出,節約精致,打造“通呂運河-通州高中”張謇生態旅游綠色廊道,其意義深遠。
      一是以區域性地標有效擴大影響。打破原先張氏宗祠、張氏墓祠、張謇祖居三處歷史文化遺存“星星點點”的局面,聯結金新街道、西亭、石港、川姜歷史資源,讓通州干部群眾有處可去、讓外地參觀游客有點可看。
      二是加快融合發展減輕資金壓力。在“通呂運河-通州高中”一帶打造生態旅游綠色廊道,既能夠和市委市政府加快通呂運河整治相結合,獨居通州歷史文化底蘊,也能在原先綠色廊道、小游園、小公園基礎上進行適度升級改造,增加張謇元素,且成本小、見效快。
      三是放大文化效應涵養通州精神。張謇先生曾經寫下《過排河觀》一詩,這正好與通呂運河邊的排河觀遙相輝映;狀元故里,也正好為通州高中的莘莘學子給予了無比的精神支撐。打造“通呂運河-通州高中”張謇生態旅游綠色廊道,既有實力底蘊的實證,也符合通州文化的實際需要,具有無與倫比的現實意義。
      二、打造“通呂運河-通州高中”張謇生態旅游綠色廊道的建議
      一是系統聯動,打造系統連貫的歷史文化品牌。南通高新區和文廣旅、交運、住建、教育等部門整體聯動,建立張謇生態旅游綠色廊道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在通州高中附近,對游園和綠地景觀進行提標改造,增加“狀元”元素,給通州學子以精神支撐。對周邊學校進行適度改造,增加狀元精神展覽。對通呂運河周邊排河觀等地標進行升級改造,讓后人可以更好地憑吊瞻仰張謇先生風采。
      二是整合資源,打造集約特色的生態旅游廊道。統籌通呂運河整治、沿線綠化景觀和小游園、小公園建設,增加張謇元素,形成系統性的生態旅游帶。在建設原則上,以不建設大型標志性建筑、不過多增加財政負擔為宜,因地制宜,量入為出,積極爭取上級資金,適當引入社會化資本,確保既節約、更有特色。
      三是融合發力,打造深有影響的狀元故里勝地。打造張謇歷史文化品牌不僅僅是某個部門的工作,也不僅僅是政府推動的工作,必須要把社會各界的力量都運用起來。各部門要樹立傳承弘揚張謇的意識,在謀劃工作、推進建設中,都要積極融入張謇元素。學校要把張謇事跡宣傳納入教育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要積極傳承弘揚張謇企業家精神,引導廣大企業家忠于事業、做好實業、創新爭先、奉獻社會。

    承辦單位: 主辦: 文廣旅局 協辦: 住建局
    答復日期: 2024-06-17
    答復內容:

    王海兵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打造“通呂運河—通州高中”張謇生態旅游綠色廊道的建議》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通呂運河(通州段)兩岸整治提升實施項目整體設計方案已經通過評審。整體設計理念為“重塑古運新韻,一覽通州特色”,設計思路為通過藍印花布元素貫穿景觀空間,形成標志性亮點。以“舳艫相接、人水共生的水道記憶”為切入點,延續通州區沿水道而生,因水道而盛的地域文化,塑造新時代產城景共融的綠廊公園。目前示范段核心區一期(世紀大橋-金沙灣大橋)段已建成投入使用,設計特色是將極具通州特色的藍印花布元素貫穿景觀空間之中,提取藍色為標志性色彩,以期對話“運河藍”展現通呂運河歷史變遷,體味“產業藍”凸顯通州文化底色,匯聚“通州藍”,從而引領標志性特色。

    示范段核心區二期(世紀大橋-中石化油庫)段正處于出施工圖階段。設計主題是以廉潔文化為依托,打造廉潔文化主題園,包括尚廉、知廉、育廉、踐廉、愛廉”五個主題園,在深入挖掘張賽先生崇德尚廉、律已養廉、奉法守廉寶貴精神的基礎上宣傳張謇家風文化,通過設計手法的運用,展現清風峻節、廉明公正的廉潔文化精神。

    在后續過程中,我們將以通州張謇歷史文化遺存為載體,不斷集聚功能項目、豐富旅游業態、打造核心吸引景點,加快南通高新區文旅行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打造成新的休閑旅游目的地。

    一是深入挖掘文旅資源。文旅融合發展不是簡單疊加,只有選擇那些具有市場價值、同時具備在旅游產業上發光發熱的文化資源,才能真正推進文化與旅游的有機融合。組織整理該地區的歷史文化脈絡,特別是對排河觀、運鹽河、進鮮港、張公祠、文山初中等文化遺產資源,進行深入研究挖掘,找準與具體旅游景點結合點,做好包裝策劃,為推動自然資源與文化內涵的深層次融合做好基礎性工作。

    二是提升文旅休閑品位。圍繞通州新區文化遺產保護、弘揚張謇精神傳承,堅持“一單位一主題,一單位一特色”,共享發展經驗、實現互利合作。通過建設張公祠狀元書房,增加狀元文化內涵,衍生文創產品;通呂運河(通州段)兩岸整治提升實施項目示范段核心區二期,打造廉潔文化主題園;提升排河觀歷史文化內涵,展示其通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通高附中文山初中是一所以革命烈士陸文山命名的學校,學校的育人理念是“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紅色德育是學校特色。

    三是弘揚張謇愛國精神。張謇是中國近代化、工業化的先驅,習近平總書記稱張謇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在張公祠公園內打造張謇儒商精神長廊,提煉其精神實質,把張謇先生重要論述通過書法的形式展陳,彰顯其歷史功績對今天發揚企業家精神的重要啟示。示范段核心區二期通過宣傳張謇家風文化,運用設計手法,展現清風峻節、廉明公正的廉潔文化精神。

    四是豐富文旅體驗活動。如今旅游已經從觀光旅游向休閑旅游轉變,游客更多是追求玩得開心、游得舒適,而不僅僅是走馬觀花式地到一個地方。充分利用通呂運河—通州高中地塊的自然生態資源和人文休閑觀光基礎,優化地區生態旅游發展環境,豐富游客的文化體驗活動內容,使游客完成游覽后能有另一種精神享受和文化觀摩,進而建設成為融文化展示、民俗體驗、休閑觀光、消費購物為一體的都市旅游經濟帶。

    把愛國、擔當、務實、創新、誠信等張賽先生更多方面的優秀精神品質,通過適當的設計表現手法,巧妙地融入到整體設計方案中。讓通州市民在游園的同時,更多地了解張謇、學習張賽、弘揚張謇精神,為實現通州區的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通州區文化廣電和旅游局

    2024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