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bd id="gic4o"></kbd><ul id="gic4o"></ul>
    <strike id="gic4o"><s id="gic4o"></s></strike>
    <ul id="gic4o"></ul><strike id="gic4o"></strike>
  • <samp id="gic4o"><tbody id="gic4o"></tbody></samp>
    建議/提案提出者: 葛紅玲 建議/提案號: 26
    標題: 關于創新管理體制,有效推進農村環境長效管理的建議
    建議/提案內容:

    一、當前農村環境長效管理傳統模式面臨的困境
      1、農村環境管理人員較少,保潔隊伍不健全。鎮、村兩級是目前推進農村環境長效管理的直接和最主要的力量,但是由于編制限制,在農村環衛上投入的管理人員較少,管理人員同時身兼多方面的工作,投入的精力有限,導致在管理層面上就缺少人力資源。另外,由鎮政府和村委會組織的保潔工人隊伍,數量上配備不夠,分工不明確,有的工作時臨時聘用,平時缺少管理,達不到保潔的標準要求。
      2、人員專業化、作業機械化程度較低。保潔設施不完善,效率不高。缺少垃圾桶、環衛手推車、垃圾壓縮車、清掃車、灑水車等保潔專用設施。保潔設施管理不善,損壞率較高,垃圾亂倒現象再所難免。保潔工作主要依靠人工,勞動強度大,且不易規范,造成保潔工辛苦勞累,整潔度還提不上去的窘境。管理人員和一線的保潔人員都未經專業培訓,自身對農村環境保潔問題缺少專業認知,缺少專業技術手段。
      3、農村集體經濟薄弱,環境管理費用投入不足。過度依賴政府資金補助,由于部分農村集體經濟薄弱,加之村居對環境衛生這塊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村(居)環境衛生方面的經費投入嚴重不足,村(居)一級削減在環境衛生方面的資金,通常是為了應付檢查,集中投入一下,檢查過了,這方面的工作松懈了,經費也就得不到保障了。為了解決村(居)環衛方面的資金短缺問題,區鎮兩級每年都會投入大量資金進行補助,財政兜底。  
      二、具體建議
      1、進一步理順政府與企業、市場的關系,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從而實現政府、社會、企業多方共贏的局面。一方面,改變以往政府“大包大攬”樣樣管的模式,由花錢養人轉變為花錢買服務,實現了市場機制對農村環境衛生管理資源配置的有效調節,這是政府加快由職能型向服務型發展轉變的重要體現。另一方面,讓農村環境管理部門從“雙重角色”中解放出來,由保潔工作的組織實施者變為監管者,騰出更多精力進行有效監督,從根本上破解了政府人力資源投入不足的難題,提高行政效能。
      2、機械化、專業化處置,提高農村環境管理的效率。通過招投標方式,專業事情專業人士做,工作效率大為提升。專業的保潔公司配備各類環衛車輛、設備,擁有環衛專業人才,具備環衛管理知識,掌握專業技術能力,了解國家環境衛生管理行業相關法律法規,同時采用現代的企業制度對龐大的人員隊伍采取有效管理與激勵,機械化、專業化程度大大增強。
      3、通過服務外包,以合同條款的形式來保障各村在農村環境長效管理上的資金投入,防止本該用于此項工作的村級集體資金擠占、挪為他用。同時采用機械化、專業化、社會化作業的方式,保潔成本較之前大大降低。適時引入PPP等項目管理模式,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有效解決農村環境管理的資金問題。
      三、創新管理機制,保障服務外包模式高效運行
      針對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和環境長效管理的具體特點,需要采取一系列必要的應對措施和對策,制定一套與之相匹配的農村環境管理制度,才能讓服務外包模式發揮更大的效用。
      1、政府要進一步設計和優化服務外包的監督管理制度,強化合同監督。充分明確各方主體的工作任務和工作職責,明確責任條款和考核標準,防止政府過度干預,把握好放權與管理之間的尺度。服務外包工作,以村(居)和保潔公司簽訂承發包合同為宜,雙方按照合同條款,履行好各自職責。上級政府以考核指標為抓手,對農村環境進行科學合理、實事求是地監督和管理工作。建立透明的問責制度,減少各方責任混淆的風險。這樣在制度層面,明晰了各方的責任,充分調動保潔公司和村(居)的積極性,有利于發動群眾,力求齊抓共管,真正做到政府對下總攬不包攬、放權不失管,村(居)對上到位不越位、盡職不失責。
      2、加強服務外包的市場監管,建立和完善服務外包市場準入、監督和評價機制。建立和完善服務外包市場基礎資料的大數據庫,加強對承包企業的監督評價工作,對服務質量較差的實行黑名單制度,和企業的資質、信譽掛鉤,利用市場化的手段,逐步培育好的外包企業,淘汰差的外包公司,不斷提升服務外包市場的層次。
      3、雖然服務外包可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保潔工作的成本,提升了經濟效益,但是農村環境長效管理工作任然需要充足的資金保障才能順利推進。建立農村環境衛生工作資金蓄水池,拓展資金渠道,鼓勵社會資金參與農村環境衛生治理,尋求當地名人、企業家提供資金支持,一定程度上緩解政府財政資金的壓力。探索建立農村環境衛生補償機制,按照“誰破壞誰恢復、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制定農村垃圾處理收費辦法等相關政策文件,向轄區內企業等經營業主及農村居民募集部分資金,明確垃圾產生者對垃圾處理必需承擔的責任,并建立適當的懲誡制度,對隨意傾倒垃圾的行為進行處罰,以規范垃圾處理行為。
      積極探索服務外包模式在農村環境長效管理中的更好運用,有利于破除制度障礙,以科學有效的制度保障協調各方關系,調動各方力量,解決各項難題,優化農村環境管理領域的公共服務,切實為人民群眾打造一個滿意的生產生活空間。

    承辦單位: 主辦: 城管局 協辦:
    答復日期: 2020-07-06
    答復內容:

    葛紅玲委員:

    經研究,您提出的關于創新管理體制,有效推進農村環境長效管理的建議的提案收悉,對此我們表示衷心的感謝,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我局作為農村環境“五位一體”長效管理工作的牽頭部門,一直在積極探索農村環境長效管理市場化運作模式。目前劉橋鎮、金新街道、興仁鎮采用全域性農村環境長效管理市場化運作模式,從運行的結果看,服務外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保潔作業隊伍的專業化程度和作業效率,同時減輕了政府和村居壓力。但如果鎮(街道)“一包了之”,沒有嚴格監督管理措施,管護質量難以得到保證。

    為進一步推進全區農村環境長效管理市場化運行,有效提高服務外包質量,通農環辦下發了《關于做好農村環境長效管理市場化運行相關事項提醒的通知》,就外包公司的設施設備、聘用人員等條件、合同中規定的權利義務、服務內容、考核要求、資金給付等事項分別予以提醒。下一步,我局將繼續探索農村環境長效管理市場化運作,鼓勵各鎮(街道)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行選擇市場化運作或政府主導推動農村環境長效管理。對于已實施或計劃實施農村環境長效管理市場化運作的鎮(街道),我們也將加強指導,提醒各鎮村與服務外包工資簽訂的合同時應該明確各項責任義務、工作目標、考核要求等事項,確保農村環境長效管理市場化運作高質量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