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提案提出者: | ;九三學社通州區委員會; | 建議/提案號: | 008 | |
標題: | 關于推進解決城鎮化進程中顯現問題的建議 | |||
建議/提案內容: | 新型城鎮化是黨的十八大確定的重大國家戰略,是穩增長、擴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抓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關鍵是提升發展質量,要努力實現包容性增長、綠色的增長。增長、綠色、包容,是新型城鎮化的關鍵詞,也是三大目標。推進新型城鎮化:一是綠色,要注重生態環保,避免“大城市病”;二是可持續增長,不能因追求短期利益而損害長遠發展;三是包容,各方面各環節應和諧共處,不能對立失衡。三者同等重要,并行不悖,但增長不會自然實現,綠色不會自動到來,包容性問題也不可能自發解決。實現新型城鎮化的三大目標,需要通過科學規劃、系統管理和改革創新來加以推動。 一、當前推進城鎮化面臨的問題與難點 (一)對城鎮化的認識和頂層設計不到位。目前,對推進城鎮化所涉及的城市和城鎮協調發展、城鎮化布局、節約集約型城鎮建設、農民工“半城鎮化”等問題,缺乏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這些都是導致我們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重經濟增長輕公共服務、重速度增長輕質量提高、重規模擴張輕合理布局、重自身發展輕帶動周邊、重房地產開發輕基礎設施配套等問題的重要原因。 (二)城鎮化布局、形態不盡合理。城鎮建設協調性不夠,尚未實現產業一體化、基礎設施一體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特別是城市資源過于集中,不僅未起到對周邊鎮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反而產生嚴重的城市病。城市規劃和建設質量不高,地上地下基礎設施統籌規劃不足,對歷史文化傳承和保護不夠重視,水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問題突出,超越發展階段的趨勢比較明顯。 (三)農民工市民化和農民權益保障不完善。主要存在三個方面問題。一是農村人口轉移路徑和城市承載能力問題,以及農民工進城后的社會保障問題。二是農民工落戶后的宅基地和承包地處理問題。三是處理公共事業建設用地與維護農民權益的關系難度加大。城鎮化過程中公共事業用地很難通過市場化手段來解決。 (四)城鎮化土地利用不科學?!暗貜哪睦镆笔浅擎偦媾R的一大難題。一是吸納本地及外來農村轉移勞動力需要一定的城市建設用地作為支撐,目前缺乏根據常住人口進行城市建設用地調控和管理的機制,特別是缺乏城鄉、區域之間的人地掛鉤機制。二是與國有土地不同,集體土地是非市場形態的,無法流轉,難以轉化為農民收益。三是農村土地利益分配尚未建立合理化、法制化分配機制。四是土地利用結構不合理,浪費現象嚴重。 (五)推進城鎮化的體制機制不健全。與推進城鎮化戰略相配套的具有指導性的規劃體系和有效實施機制還沒有形成。戶籍、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土地、財政體制、金融等方面體制機制改革滯后,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不協調。政府管理方式有待創新,政出多門,隨意變更思路。目前一些城鎮等級與其人口規模嚴重不匹配,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難度大,行政體制改革滯后制約著城鎮化發展。 二、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的政策建議 (一)提高認識,強化頂層設計。應當把推進城鎮化作為重大發展戰略,加強研究,強化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一是提高規劃水平,創新規劃理念。強化指導意見和規劃的約束力。科學預測人口規模,合理確定城市規模和功能區劃。加強各類規劃的銜接、融合,促進城鄉建設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等“多規合一”,實施跨部門共同編制的城市空間發展規劃。二是科學確定近期與遠期目標,避免出現“運動式”發展和新一輪造城運動。三是正確區分政府和市場作用,進一步明確城鎮化推進過程中市場的主導地位,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四是多維度看待和研究農民變市民問題,深入分析被征地農民、城鄉結合部農民和新生代農民等不同群體的不同訴求。 (二)強化產業支撐,增強城鎮化發展動力。產業發展是城鎮化的前提,必須統籌好城鎮化和產業發展。一要科學布局重大產業,使之與城鎮體系相互銜接。二要在大力推進農業集約化經營的同時,大力發展制造業和各類服務業,加快發展小微企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為城鎮發展和進城新市民提供穩定就業崗位,夯實城鎮長久穩定發展的基礎。 (三)有序推進農民工市民化,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一是制定戶籍制度改革的長遠目標,統一政策導向,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加快剝離附加于戶籍上的福利待遇,回歸戶籍的人口登記功能。二是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將農民工納入城鎮公共服務覆蓋范圍,使其在子女教育、就業服務、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方面逐步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要重點解決農民工最關心的隨遷子女教育和住房保障等問題,逐步推進社會保險關系在不同區域間的轉移接續和不同制度間的銜接轉換。三是對于公共資源供需矛盾大、短期內無法完全滿足需求的農民工集中地區,可采取積分制等手段漸進、梯度推進。 (四)改革土地管理制度,科學利用土地。改革土地管理制度,科學合理利用土地,多渠道滿足城鎮化發展用地需求。一是積極挖掘現有城鎮存量建設用地潛力,加強對閑置土地、空閑地和批而未供土地的清理和整治,鼓勵合理開發地上地下空間。二是規范推進農村宅基地和村莊整理,節約建設用地。在優先滿足農村建設用地前提下,將部分指標調劑給城鎮使用。三是通過開發利用一些未完全利用土地、復墾利用工廠廢棄地、適度圍填海造地等途徑,開辟城鎮用地供給新渠道。四是創新土地布局調整方式,探索實行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農村人口進入城鎮定居規模相掛鉤、與吸納外來人口定居規模相掛鉤的政策。五是通過嚴格劃定城市合理開發邊界、規范新城新區建設,建立健全土地利用標準體系和節約集約用地的評價考核制度,提高我國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五)加強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一是加快構建安全高效的市政基礎設施網絡體系和城市綜合交通系統,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加快形成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二是轉變管理理念,加強資源整合,完善治理結構,創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推進城市管理現代化。三是以建成區常住人口為基準,完善設市標準,創新設市模式,適度增加中小城市數量。 |
|||
承辦單位: | 主辦: | 住建局 | 協辦: | ;規劃分局;人社局;公安局;國土分局;城管局; |
答復日期: | 2017-05-22 | |||
答復內容: | 九三學社通州區委員會: 通州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