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bd id="gic4o"></kbd><ul id="gic4o"></ul>
    <strike id="gic4o"><s id="gic4o"></s></strike>
    <ul id="gic4o"></ul><strike id="gic4o"></strike>
  • <samp id="gic4o"><tbody id="gic4o"></tbody></samp>
    建議/提案提出者: ;九三學社通州區委員會; 建議/提案號: 007
    標題: 關于完善企業環保信用體制,推進誠信通州建設的建議
    建議/提案內容:
        近年來,中央政府為規范和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制定了一系列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環保信用制度和規章,逐漸形成了企業環保信用體系。然而 我市目前的環保信用體系還存在著若干現實缺陷 企業環保失信行為還未能從根本上得到遏制 這些現實嚴重制約著環保信用制度的貫徹與實施,主要表現在:
        一、宏觀層面的立法欠缺。我國尚無一部全國性的信用法律法規,對信用信息的歸集和管理等進行明確規定。盡管中國在《民法通則》、《合同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規定了誠信守法的法律原則,在《刑法》中規定了對詐騙等犯罪行為的處罰,但缺少與信用制度直接相關的立法,實際操作中大都按照部門規章來運行,立法層次還不夠高,很多不誠信行為如何認證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規定,極大地制約了征信活動的開展。
         二、操作層面的具體制度安排缺失。落實《規劃》需要一系列具體制度的安排,然而,目前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還存在諸多操作層面具體制度缺失的問題。
         三、信用信息標準和平臺建設嚴重滯后。在信用信息標準建設上,由于國家尚未制定統一的信用信息采集、歸集和分類管理標準,由各地區、各部門先行建設信用平臺和出臺相關標準,導致各地區、各行業的信用信息采集和信用平臺建設標準各不相同,給地區間、行業間信用信息共享,以及國家信用平臺歸集地方信用信息帶來很大困難。在信用平臺建設上,信息的采集、整理、儲存等方面,行業分割、區域分割十分嚴重。既有平臺滯后帶來的‘不足’問題,也有部門利益導致的‘不愿’問題,既有法規欠缺帶來的“不能”問題,也有邊界模糊導致的‘不清’問題”。其存在的主要核心問題是完整統一的社會服務需求和數據分散、行業壟斷和地方割據的供給格局之間的矛盾。
         四、信用服務市場和機構發展緩慢。主要表現為:缺少高質量的數據,制約信用服務市場的發展;信用服務機構結構失衡,政府相關征信機構勢力強大,商業征信機構發展落后;信用服務產品單一,數量較少,且主要是一些低端產品,沒有一個增值的信用產品體系,信用產品的認可度和信用度也比較低,認可度不高。
        五、家族制企業缺陷。我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實現了經濟高速發展,企業管理也逐步與國際接軌,但就我們通州而言,家族制企業仍占相當的比重,這些企業的管理層普遍認為:經濟效益是第一位的,環保信用等級有被忽視的傾向。
        鑒此 我市應從多方面來加強環保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科學統一的環保信用制度:
        一是要加大對有關企業環保信用和綠色信貸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宣傳力度。目前,關于環保信用問題,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已經先后出臺了若干規范性法律文件。盡管國家還沒有出臺相應的法律和行政法規,但是對已經頒布的規范性文件,我們應充分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報刊等宣傳工具,進行廣泛和深入的宣傳,加深全社會的全民對環保信用重要性的認識,培養和提高全社會的“環保信用意識“。如果環保信用能夠真正成為扎根于全社會的一種根深蒂固的理念,廣大企業真正把環保聲譽視為其生命線,合法經營,講究環保誠信,環保作用制度必將等到切實的貫徹和實施。
        二是要整合環保信用信息資源,建立綜合監管協調機制。環保信用觀念的形成和普及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關注。為了確保公眾的環保信用信息的知情權的落實,確保公眾了解環保信用信息渠道的多元化。
        為此,特建議:
        其一,在環保部門或者人民銀行內設立專門的環保信用信息機構,并設立專門的環保信用信息網站,或者設立由環保部門、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共享的環保信用信息網站平臺。
        其二,在各地的電視或者報紙上開辟專門的環保信用信息專欄,定期發布各類環保信用信息。
        其三,也可以在適當的時候考慮采取由各地政府在整合現有環保信用信息資源基礎上,設置專門環保信用信息機構,負責環保信用信息的監督管理、協調和定期發布。
    承辦單位: 主辦: 環保局 協辦: ;人民銀行;
    答復日期: 2017-04-14
    答復內容:

    九三學社通州區委員會:
      貴委提交的《關于完善企業環保信用體制,推進誠信通州建設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我省環保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自2000年試點起步,2011年全面推進。2012年推進實施全省環保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2013年啟動企業環境信用動態管理,省環保廳成立了省環保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2012年以來省環保廳連續三年獲得江蘇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年度考核一等獎第一名。 全省環保系統形成了領導重視、全面參與、協調推進的良好發展格局。2012年,省環保廳制定了《江蘇省企業環保信用評價及信用管理暫行辦法》、《江蘇省企業環保信用評價標準和評價辦法》、《江蘇省機動車環保檢驗機構信用等級評定管理辦法(試行)》、《關于啟動企業環保信用動態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管理辦法。市、縣(市、區)環保行政管理部門也出臺了信息歸集、企業環保信用評價、信用監管及應用等相應文件,有力支撐了環保信用體系的建設。2013年以來,利用江蘇省環保信用管理系統按時并規范向省信用辦和省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推送10大類共2000萬余條綜合信息,信息準確率100%,信息完整率100%。企業可通過電子身份認證進入全省統一的企業環保信用管理系統查詢本企業信用信息,實時掌握自身環保信用狀況。
      近年來,區環保局根據省、市環保部門的要求,從多方面加強了環保信用體系建設,推進完善科學統一的環保信用制度,環保評價結果應用更趨廣泛。
      一是根據環境管理的要求,及時更新《通州區非國控企業環保評價評分細則》,使評分更具有代表性、合理性。
      二是及時公開通州區非國控企業環保評價評分結果,在通州相關媒體公布,接受社會公眾監督。
      三是廣泛應用企業環保評價評分結果,及時將評分結果推送給金融機構,推行綠色信貸。
      四是實行差別化電價、水價政策,通過經濟杠桿調節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
      今后,區環保局在進一步擴大企業環保信用體系應用宣傳中,將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建立企業環保信用體系信息庫,并動態更新,使評價結果更趨真實、公平、公正。
      加強差別化電價、水價執行情況后督查,確保執行到位。
      感謝貴委對環保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南通市通州區環境保護局
      2017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