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提案提出者: | ;九三學社通州區委員會; | 建議/提案號: | 009 | |
標題: | 關于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的建議 | |||
建議/提案內容: | 南通部署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是農業改革創新的科學思路,是農業轉型發展的重大戰略,是“十三五”農業提質增效的現實舉措。策應南通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創建,加快通州農業現代化進程,不但是我們面臨的挑戰性任務,也是我們肩負的歷史性責任。通州作為南通市所轄農業大區,如何作為,需要我們認真思考與積極踐行。 \r\n 一、科學研判當前農業的特征 \r\n 新世紀以來,通州農業經歷了“十五”期間的農業結構調整階段、“十一五”期間的高效設施農業發展階段和“十二五”期間的產業化發展階段。這三個階段,是傳統農業提升和現代高效農業滲透、并行與疊進的過程,實現了結構調整、項目建設、設施提升的三個突破,農業發展取得了豐碩成就。時至今日,通州農業表現出以下特征。 \r\n 1、基礎條件的差別化 \r\n 現階段的農業處在轉型發展期,傳統產業需要提升與增效,現代農業需要拓展與提檔,這種混合型和多種經營的農業,既需要與傳統產業提升相適應的區域化的、戰略性的、完備的基礎設施,又需要與現代農業提檔相適應的個性化的、突破性的、先進的物質裝備。 \r\n 2、經營主體的多元化 \r\n 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專業服務組織、種養大戶等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迅猛發展,滲透了農業產業的各個環節,也給農業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成為現代農業的實踐者、先行者、引導者。 \r\n 3、產品的市場化 \r\n 通州多門類農產品不僅挺進了國內城市的知名批發集散市場,也進駐到門店超市等大型零售商業企業。一些蔬菜產品通過加工出口企業,走向了國際市場。產品的市場化意識和產品的商品化率前所未有,日趨成熟的市場化農業為農業轉型升級提出了終極要求。 \r\n 4、行業類別的融合化 \r\n 農業產業化建設,密切了不同行業的關系和合作,農業行業間的滲透與融合,使得農業功能從生產領域發散開來,實現了農業的“接二連三”,豐富了產品和服務的多樣性,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培育壯大了一批農業新興產業。 \r\n 5、服務方式的專業化 \r\n 一方面,農業產業規模的擴大,構建為農業經營主體服務的公共服務平臺成為一種現實需求;另一方面,發展壯大的專業化服務組織,有能力提供市場化服務,將部分勞動從經營主體中剝離出來。公共平臺和專業服務團隊成為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的重要載體和獨特力量。 \r\n 只有充分總結、分析和研究當前農業的特征,才能掌實情、施準招、見成效。 \r\n 二、積極策應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 \r\n 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創建的根本目的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因此,必須分析農業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農業發展需要依賴的不竭動力,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實效。 \r\n 1、要充分挖掘群體潛力。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需要政府政策引導與行政推動,需要農業經營主體積極探索與示范帶動,也需要涉農部門的全力配合和廣大農戶的廣泛參與。一方面,除農委外,農工辦、農業資源開發局、農機局、市場監督管理局、財政局、國土局、發改委等部門具有現代農業發展相應的指導、協調、監督管理職能,因此,各涉農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在統籌規劃、政策利用、瓶頸破解等關鍵環節上密切配合、協同發力,為農業發展營造發展環境。 \r\n 另一方面,要動員鼓勵廣大農戶加入到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中來。政策的制訂上,要顧及大多數,惠及農業經營者的切身利益,形成眾人劃漿的局面;產業發展上,要選擇技術和經營模式成熟的產業、有發展潛力和生命力的新興產業、能吸納農戶普遍參與的產業;從業人員培養上,要從農業的實際需要出發,有目標地培訓一些新型實用技術、技能,培訓對象應該側重年輕人和缺乏新思路的經營者。 \r\n 2、要秉持科技創新。應注重依靠科技促進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創建。一是產業化。深入推進規模園區、特色基地、重大項目建設;重點打造優質糧油、設施園藝、規模畜禽、特種水產、休閑觀光產業;培育壯大一批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二是機械化。選用適地適業、安全高效的農業機械;推進稻麥耕種收、植保、儲運、烘干等生產環節機械化,重點推廣水稻機插秧、飛機植保和機械烘干,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三是市場化。加強市場研判,提供準確信息;整合技術和品牌資源,做大做響市場;統籌利用兩個市場,擴大農產品商品化率和出口占比。四是標準化。按標準組織產品生產,嚴把進出兩個關口;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信用體系和技術管控保障體系,確保產品質量安全。五是信息化。加強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搭建農業科技融資、信息、品牌服務等公共服務平臺,增強科技創新驅動;大力實施“互聯網+農業”工程,發展農村電子商務。 \r\n 3、要加大生態治理力度。應注重依靠生態促進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創建。一是治水。以構建人水協調的現代水利體系為目標,大力開展小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突出抓好河道整治、灌排設施、城鄉防洪工程建設,著力提高防汛抗旱能力。二是改土。以實施“沃土工程”為重點,開展農村土地治理,建設高標準農田,保護提升耕地質量,精心組織測土配方施肥,精準提供地力需求。三是興林。以生態農業為目標,大力開展植樹造林,重點建設生態防護林、健康森林、美麗濕地、綠色通道、秀美村莊。四是治廢。嚴格落實禁養區規劃,關閉養殖場,整頓清理屠宰場,消除養殖污染,加快發展農村新型清潔能源,大力推進規模化沼氣工程建設,積極推廣生態循環農業。加強工業“三廢”排放管控,開展農業環境容量評價,嚴格落實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 \r\n 4、要推進制度改革。應注重依靠改革促進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創建。堅持問題導向,把握好改革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實行分類有序推進。農業農村改革重點:一是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二是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積極發展家庭農場,重點扶持以種植生產為主體的家庭農場。引導農民合作社規范運作,深入開展示范社創建活動,鼓勵發展農民合作聯社。三是加大農業支持保護力度。繼續增加財政支農投入,整合資金資源,向重點區域、重點項目傾斜。四是創新農村“三資”管理。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 \r\n 三、全面落實推進舉措 \r\n 通州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任務已經明確了市“863”工程和區“842”工程。為此,各鎮(區、園、街道)及區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對照目標任務,找差距,補短板,力爭按時序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r\n 1、強化組織領導。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是一項具有先導性、標準高、涉及面廣的系統工程。各鎮(區、園、街道)要切實重視,建立相應組織,根據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的總體要求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案,明確階段性目標任務,有計劃地組織推進,確保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取得突破。 \r\n 2、強化政策扶持。區、鎮建立健全園區建設的扶持政策,根據年度建設任務安排扶持資金預算。各部門積極爭取部省財政支農項目資金,向示范區重點區域和項目傾斜。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引導扶持社會資金參與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充分落實好設施農業用地、涉農項目稅收、農業生產電價等有關政策,確保示范區項目建設快速推進。 \r\n 3、強化責任落實。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涉及的區政府職能部門及鎮(區、園、街道)黨政主要領導當為示范區創建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對承擔的現代農業示范區創建工作任務、建設內容及工程質量負全責。各有關部門要緊密配合、各司其職、形成合力,支持示范區建設。建議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核心指標和重大項目實施列入區委、區政府對鎮(區、園、街道)工作考評的重要內容。 |
|||
承辦單位: | 主辦: | 農委 | 協辦: | ;農工辦; |
答復日期: | 2017-06-28 | |||
答復內容: | 九三學社通州區委員會: 通州區農業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