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提案提出者: | 曹沁 | 建議/提案號: | 19 | |
標題: | 關于打造我區更高水平健康養老產業體系的建議 | |||
建議/提案內容: | 根據市統計局的數據,我區去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逾35萬,占全區總人口比例超31%,已進入重度老齡化社會。并且五六十年代人口基數大,而如今大量年輕人在外地就業,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速快、高齡化、失能化、空巢化趨勢還會加重。 近年來我區聚焦養老服務短板,出臺系列政策,加大財政投入,基本構建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信息服務為輔助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其中,我區目前建有以南山頤養中心為首的30家養老機構。但目前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養老機構贏利狀況普遍微薄甚至虧損。養老產業不以盈利為目的,但更好的財務狀況方能促進產業的發展。我區養老機構以政府舉辦為主,受客觀環境限制,也難以通過市場化運作更多建設高端私立養老機構。許多農村老年人,家庭收入普遍較低。加之一些養老機構入住率偏低,財務狀況更加堪憂。養老機構的質量與財政撥款或社會捐助戚戚相關。 二是養老專業人才缺乏。由于勞動強度大、報酬低,工作環境壓抑,許多養老服務從業人員頻繁跳槽改行,養老服務隊伍并不穩定。大部分養老機構因養老服務收費較低,也難以提供更高的工資待遇。養老機構的管理人才也較為匱乏。也缺乏專職的醫療、康復、心理等高素質人才。 三是城鄉養老機構差距明顯。目前鄉鎮老年人是我區養老機構主要面向群體,但是資源配置以及受社會關注度上鄉鎮養老機構與城區存在明顯差距。 為此,建議: 一要加強頂層設計,健全養老體系??茖W編制養老服務業發展規劃,合理安排養老場所,做到與城市建設同步規劃、同步配套,滿足全區不同層次養老工作的需求。 二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引領民間資本進入,推動養老服務市場化。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對養老機構的用地、資金、稅收、審批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加快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通過公建民營等方式讓社會力量參與到養老機制的運行中來;招引有實力的客商興辦各種類型、不同檔次的養老機構,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社會養老服務。 三要改造盤活閑置資源,推動鄉鎮資源整合。優化養老機構區域配置,避免養老設施資源的閑置浪費,改善鄉鎮養老機構硬件設施。 四要完善服務管理。加強從業人員的培訓與考核,與之相應的提高工作待遇,建立專業、穩定、熱心的服務管理團隊。 五要在農村建設基層自助式、互助式養老服務設施。進一步加大對農村留守老年人、失獨老年人、分散供養特困老人等特殊群體的關愛幫扶。 六要深度推進醫養融合發展。鼓勵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協議合作,為有條件的養老機構開通就診綠色通道,確保老年人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醫療服務;養老機構按規定申辦康復醫院、護理院,也可設醫務站或護理站,提高養老機構基本醫療服務能力;將符合條件的養老內設醫療衛生機構納入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范圍,推動醫療衛生資源與養老機構深度融合。 |
|||
承辦單位: | 主辦: | 民政局 | 協辦: | 衛健委 |
答復日期: | 2023-06-30 | |||
答復內容: | 曹沁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關于打造我區更高水平健康養老產業體系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結合區衛生健康委員會的協辦意見答復如下: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找準定位,不斷探索,努力實踐,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努力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堅持市場化、專業化、規模化運作,基本構建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融合為方向、信息服務為輔助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使我區養老服務業呈現出跨越式發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區民政局推進方面 (一)加強頂層設計,健全養老體系制度。目前區民政局正與市民政局共同推進《南通市區養老服務設施專項規劃(2022-2035年)》工作,委托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完善。為健全基本養老服務制度,區民政局聯合14部門出臺《南通市通州區基本養老服務指導性目錄清單》,重點關注經濟困難的高齡、空巢獨居、失能(失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群體,合理確定照顧服務的對象、內容、范圍及標準,建立健全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相適應,覆蓋全區、權責明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 (二)加大扶持力度,發展環境不斷優化。一是政策扶持。先后出臺了《關于規范和促進民辦養老機構發展辦法的通知》《通州區民辦養老機構扶持政策考核評價暫行辦法》《關于采取以補促改的方式推進民辦養老機構火災隱患整改工作的通知》《關于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完善財政扶持政策的通知》,有效促進了我區養老服務業的發展。針對居家和社區養老,又出臺了《關于全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績效考評辦法的通知》,積極推進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常態化運營。 (三)推進改革創新,工作體制機制煥發活力。一是通過“公建民營”實現養老機構運營方式創新。區政府投資1.6億元建成通州南山頤養中心。南山頤養中心占地63畝、總建筑面積近4萬㎡,設有床位800張,采取“公建民營”運營模式,成為南通第一家以老年病醫院、護理院、頤養院“三位一體”模式打造的養老機構。川姜鎮敬老院實行整體服務外包,引進經驗豐富的養老團隊,發揮公辦敬老院資源優勢,更好地服務老年人群體,相關經驗被省、市媒體報道,成為通州養老市場的名片。2020年石港鎮敬老院實施體制改革,由鑫匯養老服務有限公司運營,建立了權責明晰、功能完善、運行高效的管理服務體系,使政府從直接服務轉變到購買服務和監管服務上來,有效激發了供養機構活力,提高了管理服務水平。 二是通過“醫養融合”實現養老機構服務方式創新。大力發展護理型養老機構,加強護理型養老床位建設,努力將各種醫療資源引入到養老機構,為老年人提供預防、醫療、康復、護理、養老等專業化服務,滿足住養老人的護理需求。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設置護理院、老年病醫院等醫療機構,如南山頤養中心內設南山護理院、南山老年病醫院,悅慈老年公寓內設悅慈護理院,鑫匯集團利用原福利院改造升級鑫匯護理院,劉橋鎮新聯衛生院內設護理院,石港鎮利用四港小學原址建設四港護理院。支持養老機構內設醫務室、護理站,如川姜鎮敬老院、平潮鎮平東敬老院內設醫務室,金沙街道、金新街道、興東街道、先鋒街道、東社鎮、石港鎮敬老院內設社區護理站,為入住機構的老年人提供優質便捷的醫療、護理服務。其它養老機構均就近與鎮(街道)衛生醫療機構簽訂定向醫療服務協議。悅慈老年公寓醫養結合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成為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醫養融合發展在通州養老服務市場得到成功實踐。 三是推動養老服務連鎖發展。引進連鎖化品牌化專業養老機構,先后涌現出上海紅星養老集團投資約1億元改造的先鋒紅星養老院,設有養老床位達1000張;上海仁杏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投資4500萬元建設的天霞護理院,設有養老床位350張。目前全區護理型床位占養老機構床位數占比達到71%,社會力量舉辦或經營養老床位占比達到63.72%。 (四)夯實工作基礎,養老服務綜合能力日漸提升。 一是“互聯網+智慧養老”服務質量不斷提升。作為區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 “互聯網+智慧養老”項目自2019年全面啟動以來,不斷拓展服務對象,持續提高補貼標準,常態化服務全區6萬余名符合政府購買服務政策的城市“三無”、農村五保、經濟困難高齡、獨居、空巢、失能、失智等老年人,全年預算服務費用達3400萬元,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二是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持續推進。全區14個鎮(街道),標準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建設實現全覆蓋,建成的標準化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正在推行按域內需求組織開展助餐就餐、短期喘息托養、助浴、助急和家政保潔服務。2022年金新街道改建全區第一家城市街道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2023年在全區3個街道新建或改造3家城市街道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金沙街道1家、興東街道1家、先鋒街道1家),在金沙街道、金新街道、先鋒街道,建設3個社區助餐點。在鎮(街道)改造提升12個示范性鄉村互助養老睦鄰點。三是適老化改造集中實施。2020年至2021年,按照?;尽⒍档拙€的原則,平均每戶3000元補助標準,共為全區950戶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城鄉低保對象、低保邊緣家庭中的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同時在完成重點對象居家適老化改造的基礎上將改造對象范圍擴大至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對象中的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2023年我區在7個鎮(街道)為400戶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改造對象主要是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城鄉低保對象、低保邊緣家庭中的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通過對老年人家庭生活環境和設施適老化改造,明顯改善老年人的居家生活環境,較好緩解老年人因生理機能退化導致的生活不適應,有效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四是日常監管更加有效。為加快推進特困供養機構規范化建設管理發展,2021年出臺了《關于推進特困人員供養機構規范化建設管理的意見》,對供養機構的主體責任、發展方向、建設標準、人員職責、醫護要求等進行了進一步明確。 二、區衛健委推進方面 近年來,我委積極探索醫養結合服務模式,堅持以老年人健康需求為導向,不斷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養老服務需求。 一是推進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設置老年醫學科。根據《關于推進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老年醫學科設置工作的通知》(通衛老健[2020] 9號)精神,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應設置老年醫學科比例達60%以上,通州區現有三級公立綜合醫院1家、二級公立中醫(綜合)醫院1家、二級公立醫院4家,分別是通州區人民醫院、通州區中醫院、平潮中心衛生院,石港中心衛生院、二甲中心衛生院、劉橋中心衛生院,6家機構目前均已設置老年科。 二是加強護理院及護理站的建設。我區現有6家護理院,共設有1554張床位,其中醫療床位675張,養老床位879張。在養老機構內現有6家社區護理站。 三是推進基層醫療機構轉型。大力鼓勵醫療機構在醫養結合、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等方面先行先試,鼓勵基層醫療機構向護理院轉型。平潮鎮衛生院照護病區啟動運行。 我們在推進醫養結合服務過程中,還遇到很多的困難。如基層醫療機構人才緊缺仍是工作開展的瓶頸;由于績效考核的局限性、財政投入等問題,難以調動基層醫療機構轉型的積極性;房產證、土地性質等制約了醫療機構轉型發展的方向等等。 下一步,我委將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多方參與、政策支持”的原則,緊緊圍繞探索醫養結合發展的有效途徑,統籌施策,多措并舉,共同推動我區老齡健康服務高質量發展,打造我區更高水平健康養老產業體系。 通州區民政局 2023年6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