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提案提出者: | 韓小國 | 建議/提案號: | 22 | |
標題: | 關于提升我區國企抗風險能力推動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建議 | |||
建議/提案內容: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各地要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發展和安全,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更好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為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當好壓艙石。近年來,我區國有企業改革取得重要進展,但在融資、工程、對外投資、安全生產等方面的抗風險能力較差,甚至有些企業出現了塌方式腐敗等高風險問題。就國有企業風險防范體系建設方面,主要還存在缺乏標準化的風險源識別體系、風險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風險管控的監管體系還不健全等問題。為進一步提升區內國有企業抗風險能力,堵塞風險防范體系漏洞,推動我區經濟長期穩定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一、建設標準化風險識別的內控體系。國資監管部門應出臺國有企業風險防范的負面清單,指導督促相關國有企業編制風險識別分級管控圖,明確風險因素排查辨識清單及風險分級辨識管控清單。一是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將“一圖、兩單”的各個環節導入到國有企業一體化信息系統建設之中。二是國資監管部門應將常態化的風險審計列入到年度工作計劃之中,并將相關結果作為考核的重要依據之一,督促監管企業不斷提升風險防范的意識和能力。三是國有企業要逐步建立董事會領導下的專門委員會牽頭負責風險防范工作。定期召開項目風險論證會、風險預警研判會,明確風險防范措施的頻率、標準、重點、時序等,同時還需做好風險防范的反饋工作,確保暴露的風險問題得到根本上解決。 二、搭建風險防范一體化信息管理平臺。國資監管部門要搭建統一的信息化風險防范管理平臺,并通過一體化平臺,發布相關預警通告,了解企業處置風險的進度和措施,協助做好風險防范的監督考核等事項,提高工作效率。在搭建風險防范一體化信息管理平臺的過程中,重點是找到風險控制點,通過對控制點的統籌,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一是要把企業各經營環節經濟活動決策者和執行者的審批權力作為重要監控對象,防止權力亂用。二是對企業大額資金的融資、籌集、調度、使用、分配等過程實行嚴格監控,防止出現資金風險。三是對企業招投標、大額采購等各項成本費用支出實施嚴格的監管,防止產生舞弊現象。 三、強化內外監管的協同發力。推動將風險防范管理委員會的負責人納入到國有企業領導班子成員之中,在公司“三重一大”事項討論時,應聽取風險防范管理委員會的意見。一要建立動態監督運行機制,全過程動態監控,以強化外派監事會為重點,加強對國有企業日常經營、財務狀況、運行質量的分析評價,確保國有企業合規經營、規范管理。二要全方位構建風險監控網絡。整合外派董事資源、專職監事、紀檢監察及審計監督機構監督力量充實到企業風險防范中,及時排查風險隱患、精準聚焦存在問題,科學施策。三要推廣線上風險防控表單制度。運用OA智慧化系統,推廣風險識別圖、風險等級表、風險管控責任清單、風險排查落實清單、問題整改清單等風險防控表單線上填報、云端處理、即時反饋機制,增強監督實效,力促整改落實,推進國企健康穩定發展。 四、優化風險防范的制度保障機制。建議出臺完善“三重一大”決策等制度的指導性模板文件,重點加強對工程招投標、投融資、大額資金使用以及企業改制重組、項目投資、產權交易、資產運營等領域的監督管理。要普遍推行全面預算管理,深入推進資金集中統一管理和大宗物資集中“陽光采購”。積極構建形成系統、規范的國有企業風險防范管理制度體系。一是建立風險分析評估制度。形成一套風險評估分析制度,為以后的風險防范提供參照。二是形成風險報告制度。明確報告的流程、規范、重點,提升風險報告的質量和實效性。三是制定風險預警制度。形成風險預警系統,將風險預警落實到每個部門的每個崗位,每個工作的每個環節。四是風險責任追究制度。國資監管部門要進一步健全風險責任追究制度,加大對企業因風險防范不到位而產生的重大資產損失或產生嚴重不良后果事項的責任追究力度,及時將違紀違法問題線索依規向紀檢監察機關、司法機關移送,形成制度威懾。 |
|||
承辦單位: | 主辦: | 財政局 | 協辦: | 高新區;圓宏集團;融通集團;鑫匯集團 |
答復日期: | 2023-06-30 | |||
答復內容: | 韓小國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提升我區國企抗風險能力推動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經與圓宏集團、融通集團、鑫匯集團、高新區研究會商,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通州區國資監管部門和各國有企業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按照中央、省、市、區關于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決策部署,以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提升國有企業活力為核心,深入開展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為通州爭當全市發展排頭兵提供堅強保障。 一、聚力制度建設,構筑風險防范屏障 一是嚴格落實黨委領導核心地位。區委組織部和區國資辦聯合印發《關于貫徹落實省委組織部、省國資委<江蘇省國有企業黨委前置研究討論重大事項規程示范文本(試行)>的通知》,并指導企業將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個環節,細化重大經營管理事項,確保黨委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目前,三家區屬企業均印發集團公司黨委前置研究討論重大事項規程并報國資辦備案。 二是加強董事會規范化建設。國有企業實現董事會應建盡建、配齊配強目標,子企業嚴格落實六項職權。印發《區屬企業外部董事管理辦法》,明確選聘條件及程序,相應的權利、義務,建立外部董事召集人制度,并對外部董事日常管理、工作報告制度、考核評價等作出規定。啟動實施兼職外部董事選聘工作,按照企業行業與個人經驗相匹配、企業需求與個人特長相契合的原則,交叉委派區屬集團負責人及專業人才到企業任職,推動區屬企業及重要子企業落實董事會規范化建設要求,實現“外大于內”,集團公司印發重要子企業落實董事會職權的工作方案,董事會六項職權得以全面落實。 三是保障經理層依法行權履職。為確保經營層謀經營、抓落實、強管理,出臺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的相關規定,建立了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管理機制,依法明確董事會對經理層的授權原則、管理機制、事項范圍、權限條件等內容,在風險控制能力可控的前提下,將董事會一定范圍內的決策權授予總經理辦公會、總經理,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壓實經理層責任,完善經理層定期向董事會報告授權事項決策制度。 四是夯實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基礎。全面提升國有企業內部制度建設水平,建立健全投資、經營、財務、內審、安全生產等內部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提高制度執行力,不斷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實現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 二、聚力監督管理,抓好重點領域風險防控 (一)融資領域 區國資監管部門和各國有企業先后出臺了“三重一大”事項決策制度實施辦法、融資管理辦法、資金管理辦法、經營性債務和大額資金管理辦法等相關制度文件,從經營決策流程、融資決策流程、融資業務流程、資金管理流程等,針對融資業務的每個環節,在內部控制方面做了針對性規定,所有融資事項均需經集團有權決策機構討論,重大融資如發行企業債券、公司債券,PPN等融資事項,需報請區國資辦、區政府進行審批。另外,各集團公司均單獨設有財務審計部和融資保障部,明確各自職能,內部資金調度、融資項目提款、間隙資金理財等環節形成相互牽制、相互監督。各集團公司重大融資項目按照現行的《采購管理辦法》選用招標、競爭性談判等方式確定融資對象,公平公正的選擇中介服務機構,保證融資業務合法合規開展。 (二)投資領域 一是優化布局結構,明確主責主業。引導區屬企業聚焦主營業務發展,推進國有資本向基礎性、保障性、戰略性產業集聚,增強國有資本配置效率、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發揮區屬企業骨干帶頭作用、履行國有企業職責使命、服務全區經濟轉型發展。按照企業功能定位和發展戰略規劃聚焦主業,嚴格管控非主業投資,加強主責主業管控,出臺了《區屬企業主業管理辦法》,按照企業申報、國資審核、企業董事會研究、國資批復的流程每家區屬企業確定三個主業,引導推動區屬企業進一步聚焦主責主業、壓縮管理層級、提升經營質效。二是完善投資制度,健全監管機制。督促國有企業建立完善并嚴格執行投資管理制度,實施投資項目限額管理,明確投資決策主體和決策程序。強化投資監管,投資項目嚴格履行盡職調查、可行性研究論證、“三重一大”決策、法律審核、合同管理等程序。印發《投資項目負面清單》,明確將未按規定履行審批程序、投資預期低于同行業水平、向產權關系不明晰的企業投資等14類投資項目列為禁止類投資事項,將非主業投資、區外房地產投資等7類投資項目列為特別監管類投資事項,對重大特別監管類投資項目,實施企業、國資“雙重論證”,以鮮明的投資導向,引導推動區屬企業進一步聚焦主責主業、強化風險防控,努力構建權責對等、運行規范、風險控制有力的投資管理體系。出臺《關于做好區屬企業重大事項“雙重法律審核”的通知》,對關系出資人權益和企業國有資產安全的重大投資事項,實行企業、國資“雙重法律審核”。 三是強化投資跟蹤,突出風險管控。根據“三重一大”相關規定,督促國有企業重大投資項目投產滿一年或工程項目交(竣)工后,報送投資項目總結。股權產業投資項目主要涉及基金投資,要求基金公司每半年報風險評估和效益分析報告。推進開展企業自我跟蹤管理、國資現場跟蹤監管、風險防控預警調整三個階段的投資跟蹤,督促國有企業加強項目投資實施過程中風險的監控、預警及處置,防范項目投后運營、整合風險,做好項目投資退出的時點與方式安排,建立健全項目投資風險防控機制,提高抗風險能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四是嚴格細化考核,促進投資監管。將投資項目運營情況列入集團年度經營管理考核,考核分值平均權重為25%。根據集團主業特點,圍繞重點項目,科學合理設置投資項目考核的具體內容、評分標準。2022年,結合以往年度考核結果及日常投資監管實際,對考核工作進行了細化、優化調整,逐條梳理明確投資項目考核的重難點、關鍵點。通過執行嚴格的運營管理考核,促進投資監管的規范化、制度化。 (三)招采領域 為規范國有企業采購行為,嚴控招采風險,2020年2月,區國資監管部門制定了《南通市通州區國有企業采購管理辦法(試行)》,明確了國有企業按限額規范履行決策程序,詳細說明了國企采購程序,進一步規范了采購流程。2023年,區國資辦會同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推進開通了國企采購不見面開標模塊,增加項目發布和招標文件審核功能,加強了對國企招采的監督管理。強化國有企業限額以下和生產經營類項目招采的管理,指導企業制定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招采管理辦法。 (四)生產領域 一是狠抓安全生產責任落實,確保企業本質安全。為確保全年各國有企業安全生產工作落實到位,區國資監管部門按年度與國有集團公司簽訂《安全生產目標管理保證書》,制定安全生產事故控制和管理目標,明晰了企業安全生產管理責任。同時,結合區管國有企業實際情況,按年度制定并印發了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防災減災工作要點,為安全生產工作有序開展打下了良好基礎。同時,積極推動企業主體責任20條重點事項清單、80條責任清單落到實處,持續督促國有企業全面建立并嚴格執行從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到各層級、各部門、各類人員的全員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逐步實現安全生產管理的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現代化,切實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 二是持續開展專項整治檢查,防范化解風險隱患。區國資監管部門根據區安委辦統一部署,并結合區管國有企業實際情況,以不發生較大及以上安全生產事故為底線,以壓降事故總量和有效防范事故為目標,組織國有企業持續開展各類專項整治檢查,督促區管國有企業切實把各類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堅決防范遏制較大事故、有較大社會影響事件的發生,確保區屬國有企業安全生產形勢穩定。督促企業扎實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按照“兩個不放松”和“務必整出成效”的要求,強化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精準治理,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重點參與道路交通、危險化學品、建筑施工、城市地下管網、市政工程、城鎮燃氣、火災防控、文化旅游等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強化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精準治理。春節、中秋、國慶、二十大等重大節假日、慶典活動期間組織開展安全生產和疫情防控工作檢查。通過督促企業建立問題隱患整改落實清單,確保問題隱患掛賬銷號、閉環管理。通過各類專項整治檢查,企業安全紅線意識、風險防控效能、安全管理能力、事故防范效果、安全治理水平進一步提升,推動了企業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是夯實安全生產監管基礎,建立精準長效機制。加強安全生產源頭防范。堅持“安全優先”的原則,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建立完善安全風險評估與論證機制。深化風險辨識管控工作,督促企業引用風險管理理念和方法,按照“分類、分級、分層、分行業”的方法,持續推進“一圖、兩單、三卡、八必須”安全風險辨識管控。督促企業建立安全風險清單、隱患清單和安全風險動態更新制度,定期評估風險管控機制運行情況,及時修正問題和偏差,推行重點風險崗位三卡每日口述制。督促已開展安全風險辨識的企業,建立安全風險清單、隱患清單和安全風險圖動態更新評估制度。 四是強化宣教引領構建應急體系,推進安全生產共治。以普及安全知識、強化安全意識、提升安全素質為目的,持續開展安全生產宣教引領活動,創新“集中培訓日”“安全生產法宣傳周”“安全生產月”等活動形式。督促國有企業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防災減災日活動、安全生產基礎攻堅月活動和安全生產月活動。督促各國有企業把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納入企業發展規劃,加強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健全制度,明確機構和人員,保障經費需求。督促國有企業動員組織全員逐條研讀、精準領會新《安全法》,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實舉措做好安全生產各項工作。督促國有企業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系,包括預案體系、組織體系、運行機制、支持保障體系等。督促企業在節假日期間,按照值班帶班分類要求,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確保值班工作規范有序和信息報送渠道通暢,特別督促做好重大節假日、重要活動期間和自然災害高發期的值班值守工作。督促國有企業加強值班值守,執行節假日期間領導干部到崗帶班和24小時值班制度,一旦發生事故,做到行動有序,救援迅速和科學有效處置。 下一步,我局將認真吸收采納您的建議,引進信息化專業人才,加強國資國企一體化信息系統建設,并選擇部分國企試點運行,落實落細企業主體責任,不斷提高國企抗風險能力,推進經濟長期穩定發展。 最后,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南通市通州區財政局 2023年6月15日 |